文章轉載自霞光社
作者|金鄞
編輯|宋函
2022年是全球從疫情陰霾中加速走出的一年,對于跨境電商而言,短短三年時間,經歷了一個跌宕的周期。
2020年,線上經濟需求爆炸,整個行業幾乎可以說是遍地黃金;2021年亞馬遜封號事件給整個行業帶來了短期陣痛,全行業都在思考如何分散風險并變得更加合規;到了2022年,行業野蠻增長告一段落,大浪淘沙式的洗牌隨之而來。
2022年12月末,隨著出入境限制逐步開放,跨境電商站在了新的節點上。這也給歲尾年初的盤點及展望賦予了又一層意義。
2022年,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收縮貨幣政策,新興地區市場經濟增速也明顯疲軟,全年經濟增速呈現前高后低的態勢。
根據亞太經合組織(OECD)數據,2022年二季度世界經濟環比增速降至0.1%,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在中國和美國拉動下有所反彈,但包括英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經濟低迷。世界采購經理指數(PMI)8月跌至50榮枯線以下,11月更是降至48,達到29個月以來新低。越來越多的信號表明,四季度全球經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世界采購經理指數。
數據來源:Tradingeconomics
如果用一個關鍵詞概括2022年全球經濟,那恐怕非“通脹”莫屬。去年,全球通脹達到了創紀錄水平。發達國家通脹整體創近40年來最高,OECD國家僅僅整體通脹率就超過9%。
Alex在美國經營一家廚房用品跨境電商公司。他對霞光社表示:“感恩節、黑五、圣誕,每年下半年都是電商銷售的旺季,但2022年美國通脹太厲害了,普通美國人都在節衣縮食,減少非必要的開支,導致我們2022年銷售明顯不如前兩年,有的品類銷售額下降了一半還多。”
去年,美國6月通脹高達9.1%,11月通脹仍然高達7.1%;歐元區通脹11月達到10%。發展中經濟體全年通脹預計接近10%。
事實上,受到宏觀形勢影響,跨境電商的下行周期從2021年就已經開始,不管是亞馬遜賣家還是獨立站賣家,在高通脹壓力之下,原材料和物流成本的上漲給營收和利潤帶來直接沖擊。
Alex說,公司不是工貿一體的那種跨境電商,產品都是找國內工廠代工,本身對于價格就更加敏感。2022年,雖然海運價格已經平穩,但北美這邊的倉儲配送、人工成本都在上漲。“今年(2022年)確實不好做,尤其是和前兩年情況對比,落差會比較大,身邊有一些跨境做得比較早的朋友,已經在考慮利用積累的資源轉做跨境營銷方面的業務。”
根據雨果跨境的數據統計,2021年,有43%的賣家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僅有10%的賣家收入增長超過100%;而在利潤方面,僅有32%的賣家實現了同比增長。2022年前9個月,僅有29%的賣家營收實現增長,60%的賣家低于2021年同期;利潤情況方面,僅有25%的賣家利潤高于去年同期。簡而言之,多數商家的收入和利潤不及前一年,而頭部賣家依然保持了強勢增長。
在宏觀層面,為了應對通脹,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收緊貨幣政策,2022年3月至今,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大幅加息。但全球范圍內,通貨膨脹、經濟低迷的環境恐怕很難短期內改觀。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認為,在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已經低于通貨膨脹率。預計在2023年乃至之后2到3年,滯脹的格局將會維持。滯脹格局的持續,無論對宏觀政策制定者、金融市場投資者,還是跨境電商這樣的經濟活動參與者而言都是一種挑戰。
幸運的是,由于每個國家面臨的情況不同,市場容量、政策空間有大有小,且對于疫情防控尺度有所差異,造成了國與國之間經濟周期不同步。也正因為市場差異及周期錯位,才造就了跨境電商行業不同時間、不同地域和不同細分市場的機會。
在美國和歐洲,由于通脹上行,家庭購買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增加,非必需消費品購買數量相對減少。通脹高企直接侵蝕了消費者的錢包,這也導致他們降低了對于未來的預期。
密歇根大學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年8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年初的100點附近高位回落,下降至96.2,幾乎是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消費信心下降的大背景下,消費者的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北美創訊創始人、CEO彭家榮對霞光社表示,歐美消費者本身就比較注重體驗感,隨著生活逐步回歸正常,歐洲和美國的消費者開始往外走,回歸線下消費。
在對經濟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消費者變得謹慎起來,他們不再大量囤貨,這直接導致商家產生庫存積壓。公開數據顯示,沃爾瑪2022年上半年庫存同比去年多31%,亞馬遜的庫存比去年同期多64%。
凱爾特亞洲董事總經理余明陽認為, 2020年以來,包括歐洲和北美在內,全球線上滲透率都有一個快速提高,雖然整個電商都受到了線下經濟回潮的影響,但仍然有很多原來不網購的消費者養成了網購的習慣,所以總的需求是在增加的。當然從商家或者說供應鏈的角度來說,最近幾年的情況也不完全都是利好。2022年我們看到很多賣家受到原材料上漲的影響。
或許正是看到了北美通脹和消費者信心下降的趨勢,拼多多選擇在去年大舉進入美國市場,上線了跨境電商平臺Temu。依靠“砍一刀”的裂變模式和低價策略,上線僅僅一個半月之后,就超越了亞馬遜成為美國應用商店購物類APP下載量第一名。
事實上,很多賣家出于成本考量,開始考慮轉向Shein、Temu等平臺,或使用Shopify所提供的一站式物流和倉儲系統來建立自己的獨立站。
一位北美賣家說,亞馬遜雖然也有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服務,但這個價格還是很高,而且除了這個費用,賣家還需要承擔頭程運輸、商品推廣費用,支付銷售傭金等其他成本。
FBA是亞馬遜推出的針對第三方賣家的一站式履約服務,通過建立商品集中倉儲和智能高效調配系統,賣家支付費用,由亞馬遜完成包括儲存、分揀、配送、客服和退換貨等流程。
“如果做服裝和Shein合作,基本就只需要發貨,當然現在和Shein合作的已經沒有小賣家了。Temu更省心了,平臺直接采購賣到美國,退換貨什么的,商家什么都不用管,有些商家會把Temu當做一個清庫存的渠道,所以虧一些也接受,再加上平臺的補貼政策,所以Temu的價格才這么低。”上述北美賣家說。
Temu目前的成功似乎顛覆了很多出海人的認知,多位業內人士都向霞光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北美市場客單價高,消費者品牌意識強,因此北美市場是很多出海企業心目中的高地。Temu的模式在美國一炮而紅,也側面說明了發達經濟體出現消費降級的趨勢。
不過,美國一些調查研究認為,疫情對于不同收入群體的影響是不平衡的。德勤的一項調查顯示,最近三年,低收入群體的支出幾乎是他們過去支出的一半,而高收入群體的支出是他們兩年前的兩倍。
余明陽表示,經濟逐漸回歸常態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供應鏈的恢復需要更長時間,在這個波動前行的過程中,很多企業就被自然淘汰。新的企業進入填補市場空間,又需要更長的時間與合作伙伴建立信任關系,形成新的秩序。而被淘汰的企業,關系到每個員工和家庭,收入的變化反過來影響消費意愿和信心。
這也意味著,或許在未來幾年的時間窗口內,消費降級和升級正在同時發生。無論是過去中國賣家熟悉的針對歐美白領的性價比商品路線,還是2022年大行其道的消費降級路線都會有市場空間。
東南亞幾乎是所有品牌和商家出海的第一目的地。這不僅僅是因為地理上它與中國更加接近,或是基于歷史原因,相比歐美,東南亞文化與中國文化更加契合,更重要的是整個東南亞地區的電商近年來經歷了飛速增長,甚至在后疫情時代,線下經濟的回潮幾乎沒有影響到電商的蓬勃發展。
據谷歌、淡馬錫與貝恩聯合發布的《2022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2017至2022五年間,電商 GMV 從109億美元躍升至131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4%。
盡管后疫情時代,電商增速開始放緩,但2022年GMV增長預計將達到16%,而2022年至2025年復合增長率依然有17%。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東南亞電商發展階段與中國十年前左右較為接近。以東南亞最大的單一市場印尼為例,電商市場滲透率與中國2015年類似,電子支付交易占比35%,與中國2014年水平相當。
印尼用工平臺KUPU創始人楊佼姣告訴霞光社,印尼年輕人非常喜歡社交軟件,社交媒體用戶超過1.9億,印尼用戶的互聯網使用時長超過8.5個小時。“所以很多人說到印尼就像坐上了時光機,互聯網業態像是十年前的中國。”
與此同時,東南亞本地供應鏈生產效率低、品類少、迭代慢、質量差,供應鏈還未形成大規模集群效應,相當于中國20年前水平。生產端和需求端的斷裂出現了明顯的套利機會,因此很多中國企業都希望把中國互聯網的經驗和模式復制到東南亞“抄作業”。
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回憶過這樣一個細節。高瓴投資“去哪兒網”之后,就對東南亞市場進行了研究,發現了印尼版的去哪兒網——Traveloka,Traveloka最初成立時只有機票查詢和比價功能,為了提升產品功能,創始人尤納迪專程跑到中國尋找靈感。為此,高瓴積極促成了去哪兒網與Traveloka的戰略合作,幫助其在東南亞“抄作業”。類似的例子還有東南亞打車應用公司Grab Taxi與滴滴的戰略合作。
東南亞跨境電商中國玩家圖譜
而在電商領域,東南亞市場各方勢力打得火熱。背靠阿里的Lazada,借力騰訊的Shopee顯然是頭部玩家。公開數據顯示,東南亞六國電商GMV約為1120億美元,同期Shopee的GMV為625億美元,市場份額約占56%,Lazada則以210億美元的 GMV 占據19%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除此之外,本土電商依托穆斯林文化、美妝、3C或農產品電商等細分市場,逐步向綜合電商平臺方向發展,實力不容小覷。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幾年前國內電商掀起的直播熱潮,2022年直播電商在東南亞可以說是碩果累累。Omise去年6月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東南亞直播電商行業的GMV年增長率達306%,訂單量年度激增115%,預計到2023年,東南亞直播電商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90億美元。
2022年,TikTok Shop已經相繼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落地。根據TikTok Shop公布的數據,在貢獻最大的印度尼西亞,TikTok Shop平均月GMV達到2億美元。
Shopee和Lazada也吃到了直播電商的紅利。2019年,Shopee Live上線,如今已經吸引了大量年輕買家參與,在去年9.9大促期間,其直播觀看量突破10億。Lazada推出直播平臺LazLive直播業務GMV環比增長45%,如今Lazada已經成為阿里國際零售業務營收的重要來源。
不可否認的是,東南亞電商盡管發展迅速,但仍然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純線上電商平臺型業務核心壁壘較弱。在客觀自然條件和發展階段的限制下,配送成本高、電子支付還未普及、售后服務方面退貨退款難度極大,依然是行業痛點所在。
從更大的視角看,出海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張緯杰認為,“看多中國企業出海東南亞”和“看多東南亞”,其實不太一樣。“如果是前者,機會點就在給中國企業做東南亞出海咨詢服務;如果是后者,那就該在東南亞本地創業。”
“兩者各有好壞,前者的潛在市場規模肯定更大,但外資身份有時可能會面臨一些地緣風險,尤其在業務做大后;后者因為更本地化,相對而言地緣風險可能略小,但也相應要面臨文化差異、員工招聘等更多本地化問題,而且出海本質上是在賭所在市場政策穩定。而東南亞到底能不能真的發展起來,能不能發展成一個有潛力的消費市場,見仁見智,但至少在中短期內,還沒有那么確定。”
所以,在新興市場套用時光機理論時,與其說考慮“過去20年哪些中國人在中國如何發了財”,更應該考慮“過去20年哪些外資在中國如何發了財”。
歐美是品牌的天下,東南亞競爭激烈,拉美雖與中國相隔萬里,但卻是不少跨境電商人眼中最具市場潛力的一塊熱土。
目前拉美地區電商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美元,年增長率達到20%,整體電商滲透率近七成,并且有超過60%的消費者直接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購物。eMarketer預計未來5年拉美地區整體電商將以13%的復合年增長率維持高增長。
2019年,Simon開始在南美做跨境電商業務,實地調研了幾個主要國家。他說,智利電商發展比較領先,當地甚至已經有政府主導的電商節。但包括智利在內,整個拉丁美洲目前仍然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市場需求都很大。但巴西國土面積大,而且巴西是拉美唯一說葡萄牙語的國家。
巴西也是南美市場增長最為顯著的國家,2022 年電子商務銷售營收較去年同比增長了 81 億美元。就銷售額而言,巴西也是最大的國家市場,創造了 492 億美元的電商零售額。
墨西哥市場同樣不能小覷,2022年市場規模增長了 62 億美元,總額達到 465 億美元。另外,智利政府一直對于電商產業大力扶持,甚至主導了“電商節”。
而在消費市場方面,拉美地區的本土品牌不多,由于地理上與美國更近,語言文化上則被葡萄牙語(巴西)及西班牙語(除巴西以外的其他國家)影響,拉美地區的消費者已經習慣于選擇國際品牌,并且對于新品牌保持開放態度。這給了質量過硬、價格適中的中國品牌提供了巨大商機。
而在電商平臺方面,拉美本土的美客多在市場份額方面處于一騎絕塵的狀態。而就在2022年,有中國背景的電商平臺崛起成為重要趨勢,尤其在巴西這個最大的市場中,Shopee、AliExpress的下載量開始從第二集團競爭中脫穎而出。
值得一提的是,美客多雖然成立在阿根廷,其業務在拉美開枝散葉。但阿根廷本國近年來經濟十分動蕩,機構預計2022年通脹將達到100%,因此去年阿根廷的電商市場也出現了萎縮。
去年9月,在東南亞業務做得風生水起的跨境電商平臺Shopee向媒體證實,全面退出阿根廷市場,同時將要關閉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運營團隊,只保留跨境業務。盡管這樣的動作符合Shopee成本控制的初衷,算是對于當初快速擴張的一種亡羊補牢,但也說明了拉美市場不同國家之間市場的復雜性。
一位跨境電商從業者向霞光社表達了對于墨西哥市場的看好:“我認為未來十年是墨西哥的掘金期,墨西哥最近幾年政策穩定,經濟增長強勁,在美聯儲大幅加息,各國貨幣兌美元貶值的背景下,墨西哥比索兌美元一年升值了近5%。”
匯率堅挺的一個重要結果是墨西哥成了美墨加貿易協議的受益方,未來將會承接很多美國產業。最近的一個例子是,據媒體報道,特斯拉將在墨西哥投資建立整車工廠,先期投資10億美元,總投資額可能會達到100億美元。
隨著越來越多產業轉移至墨西哥,居民收入提高,跨境電商將無疑成為眾多受益的產業之一。
“網紅營銷可能是拉美跨境電商破局的重要手段。” 從事紅人營銷的Bandalabs網站創始人Thomas向霞光社建議。“主要是兩方面因素,第一,拉美人非常容易受到網紅影響做出購買決策。”
在一項關于消費者過去一年內有無因網紅推薦而產生購買行為的調查中,中國有35%受訪者表示有,這個數字在巴西是41 %,墨西哥29%,哥倫比亞為20%,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8%。相比之下,整個歐美國家受網紅推薦購買產品的比例均在15%以下。
“第二,整個拉美網紅市場還不太成熟,是個非標市場。拉美網紅對于他們的流量價值并不是特別清晰,一些網紅粉絲質量很高,商單報價卻不高;有一些拉美網紅最初的報價很貴、很離譜,但是對于殺價后的價格最終也能接受。從結果上看,找拉美網紅做市場推廣的投入產出比比較高。”
跨境物流服務商iMile墨西哥市場負責人何建勝向霞光社表示,2022年海運和空運價格都大幅下降,對于跨境電商是個利好。但拉美和其他不成熟的市場一樣,也面臨支付、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從去年的情況來看,拉美也已經不能躺著賺錢了,賣家如果沒有依靠前兩年的黃金期積累下運營經驗,可能會面臨比較殘酷的競爭,總體來看,拉美跨境電商的高速增長依然會持續,但整體的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商家需要有更敏感的嗅覺和對市場溫度的把握。
面對不同市場,多位跨境電商從業者都向霞光社表達了謹慎而樂觀的態度。目前,全球的需求都比較低迷,消費者的信心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加上通脹帶來的成本壓力,所以賣家在備貨時都比較謹慎。
讓大家感到振奮的是,盡管短期內疫情沖擊會給國內供應鏈造成一定擾動,但長期恢復正常生產節奏已經可以期盼。“去年有很多關于產業轉移到東南亞的討論,但我認為發生轉移的產業本身附加價值就很低,中國真正的優勢在于整個產業鏈的集群,以及基于產業鏈應用創新能力。”Alex說。
更加可喜的是,中國已經放松出入境限制。Thomas迫不及待地訂了一張飛往巴西的機票。“很長時間沒有出去,非常需要出去轉轉,感受一下當地市場的變化。”
在余明陽看來,無論市場發生怎樣的變化,跨境電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身。有三點他認為是最重要的:第一,熟知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體;第二,有很強的工業設計能力和供應鏈創新能力;第三,有較強的內容輸出能力,通過內容輸出,讓消費者感知到產品的特點,幫助產品建立品牌調性。
從最基本的加工生產,形成供應鏈集群,再到衍生出工業設計和供應鏈創新能力,整個跨境電商行業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1年之后,受益于中國加入WTO,極具競爭力的人力成本成為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彼時電商概念還未興起,但成本紅利的基礎已經被筑牢。
第二階段,入世十年,依靠工程師紅利,中國建立了完整的供應鏈體系,2010年之后,電商開始快速興起,互聯網相關人才迎來井噴,互聯網產業的模式和打法日趨成熟。
第三階段,2015年左右,伴隨著流量渠道從文字搜索到圖文社交和短視頻、直播的轉變,流量紅利開始出現,以Shein、Tiktok為代表的一批新銳公司開始出現。
2022年,整個跨境電商產業正在經歷第四個階段,屬于中國品牌的時代正在到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周邊新興國家經濟體低端制造業崛起,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國在上游制造中的地位。
但中國將在今后幾年完成從加工制造到品牌意識的覺醒的轉變。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已經具有足夠豐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國際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和購買意向也在逐漸增加,品牌價值將成為穿越跨境周期的關鍵所在。
(封面圖源:圖蟲創意)
(來源:雨果網的朋友們)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如有關于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于作品發表后的30日內與雨果跨境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