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您可能還需要

馬桶蓋事件戳中中國制造痛點

“屁股”決定大腦 馬桶蓋的秘密1月25日,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引發輿論對于馬桶蓋的關注。文章背后,是國人對中國制造恨鐵不成鋼式的擔憂。很多人忍不住問:中國制造到底怎么了?然而,在國內的智能馬桶蓋生產商眼里,這個問題卻有著另外一種解釋:

馬桶蓋事件戳中中國制造痛點


“屁股”決定大腦 馬桶蓋的秘密

1月25日,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引發輿論對于馬桶蓋的關注。文章背后,是國人對中國制造恨鐵不成鋼式的擔憂。

很多人忍不住問:中國制造到底怎么了?然而,在國內的智能馬桶蓋生產商眼里,這個問題卻有著另外一種解釋:正是對待廁所、屁股的觀念,決定了智能馬桶蓋生產在不同國家的命運,簡單地說,是“屁股”決定了大腦。除此之外,被馬桶蓋戳中痛點的中國制造要想走向世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瞪羚谷,僻處西安南城,位于科技人才聚集的西安高新區,占地1100畝。在園區的中西部,下午5點,鐵閘門開啟,緩緩駛出一輛滿載貨物的中巴車,其中大部分貨物,是運往物流中心西安集散地的,從那里發往全國。

從敞開的包裝箱一角不難發現貨物的秘密,一句顯眼的廣告語寫著:便后用水洗,舒服在心里。“看,賣馬桶蓋的!”這時,過來兩個裝備齊全的騎行者,其中一個男子說。

“廠子占地5000平方米,是2009年10月搬過來的。以前廠址也在不遠處,已經辦了十幾年了。”看守大門的門衛李師傅說。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產品在行業內卻有很大的知名度:它生產的智能馬桶蓋,差不多占據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

如果不是這個市場太小,每年的銷售量只有30萬臺,它或許就成功了!十三年前,這家企業的老板馬悅,義無反顧地把關注點放到了人的屁股上。

“干啥不好非要賣馬桶蓋,你丟不丟人?”

“就像燃氣灶和油煙機占領了廚房一樣,馬桶蓋也是能占領茅房的。”

1989年7月,馬悅畢業于西安理工大學(現),被分配到電力系統工作。1991年前后,他所在的單位要搞承包制,他選擇了離開,進入到國內一家知名浴霸公司做代理商。“一開始是做西北總代理,后來干得不錯,就做了西北分公司的經理。再后來越做越起勁,總公司就聘請我做了CEO。”馬悅說。

為了擴展業務,1995年,馬悅注意到了一家賣智能馬桶蓋的公司,打算引入。然而,公司管理層認為,智能馬桶蓋市場很小,國人無法接受,所以提不起興趣。截至今日,當馬桶蓋事件戳中了中國制造的痛點時,很多人才發現,國內的大型制造業沒有一家涉足這個領域。而一些涉足智能馬桶蓋的企業,也大都是傳統的陶瓷馬桶行業,智能馬桶蓋只是副產品。

2002年,馬悅正式離開了那家浴霸公司,決定進軍智能馬桶蓋行業。他花了300萬收購了一家銷售智能馬桶蓋的公司,當起了老板。當時,這家公司的馬桶蓋一年僅賣2000多臺。

作為一個精明的市場經理,他的考慮是這樣的:“營銷無外乎兩個層面:一是要有針對性的人群;二是市場需求。而中國人更關注需求,對于是什么樣的人用這個產品不關注。但是,更深層次的營銷必然是和人發生關系的,這樣才可以長久地做下去。”

馬悅覺得,市場上的浴霸產品,質量差距不大,而智能馬桶蓋不一樣,它針對的是便秘、痔瘡等肛腸患者以及孕產婦等。“就像燃氣灶和油煙機占領了廚房一樣,馬桶蓋也是能占領茅房的。”

干了這行之后,每當有人問他是“干什么的”,他總是簡單明了地說:“賣馬桶蓋的。”簡單的對話之后,他總要額外做一些解釋,證明“下三路”對人的重要性。時間長了,關系好的總要打趣他:“干啥不好非要賣馬桶蓋,你丟不丟人?”

“沒有人想聽你說該如何清洗臀部”

“打廣告是太困難的一件事了,沒有人想聽你說該如何清洗臀部。”有一個故事證明了“賣馬桶蓋很丟人”,這在國內是個主流觀念。大概8年前,馬悅覺得馬桶蓋打不開銷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宣傳不夠,于是,他和某電視臺簽了個協議,大體是說花百萬元投個幾十秒的廣告。但廣告已經制作好了,電視臺卻有領導不贊同:認為這是一個低俗的產品廣告,不同意播出。

還有一次,他想在西安打戶外廣告,結果遭到了廣告公司的抵制。“不是我們不給你打,是這樣的廣告市民反感,放小區里業主也會提意見。”廣告公司工作人員強調:“這不是錢的問題。”

關心人的屁股,在中國傳統觀念里,是不被接受的。它是一個隱晦的事情,難登大雅之堂。不僅是中國,在美國和歐洲,智能馬桶蓋也難以打開市場。

很多人都知道,智能馬桶蓋不是一塊普通蓋子,它是含有沖洗、烘干、自動加熱和換膜等功能的。并且,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是:它最初是由美國人發明的,可偏偏在日本被發揚光大了。

據公開資料稱,1964年,美國人Arnold·Cohen發明了集沖洗和烘干為一體的智能馬桶蓋并獲得專利。Cohen花了兩年時間研制出來這個由腳踏板控制的高級坐浴設備,主要是為了方便他患病的父親。拿到專利后,Cohen認為這是一個商機,便成立了公司專門生產和銷售,并雄心勃勃地投廣告,參加各類商貿展會。

但是,智能馬桶蓋的銷售卻在美國遇到了很大的瓶頸。據《紐約時報》報道:隨后45年里,Cohen的公司只賣出了20萬個。很多人認為這個話題太粗俗了,拒絕登智能馬桶蓋的廣告。用Cohen的話來說,“打廣告是太困難的一件事了,沒有人想聽你說該如何清洗臀部。”

在北美市場經受打擊后,Cohen把專利授權給了日本一家公司。上世紀80年代,這家公司開始推出本國出產的智能馬桶蓋,此后不斷完善和新加技術,成了智能馬桶界的巨頭。

一個有趣的故事是,1982年,該公司大膽起用當時的日本女星戶川純,在夜晚電視黃金時段,播出含有“屁股也要洗才行”等詞句的廣告。這條廣告在當年引起日本社會強烈關注,雖帶有巨大爭議,但有力地推動了潔身器在日本的知曉率。

但它們在美國的遭遇卻恰恰相反。美國一位智能馬桶行業的創業公司老總說,當我們試圖告訴人們智能馬桶蓋的優點時,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說“好惡心”。

而英國人,則認為智能馬桶蓋約等于淫蕩加道德敗壞。二戰期間,倒霉的坐浴式馬桶被美國大兵在歐洲的妓院里碰見,更加深了人們對這種馬桶的厭惡。

撬不動的450億元隱形市場

在中國,廁所只是一個五谷輪回的場所,氣味上“臭”,視覺上看上去很骯臟,“這可能是5年或者10年都無法解決的觀念問題。”

現如今,根據華商報記者查詢到的日本內閣府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每年賣出的智能馬桶蓋大概為400萬臺,這個數字等同于每年賣出的家庭熱水器的數量。

其中,1992年,智能馬桶蓋在日本的普及率只有14%,到了2000年已突破40%,至2010年達到了71.3%。目前日本市場的家庭普及率已超過80%,甚至在公共場所和大小賓館,潔身器也都成了標準配置

馬悅和他的員工去考察過,看看日本為啥能把馬桶蓋這樣“粗俗”的東西賣得風生水起?結果他被徹底打敗了。“日本有很濃厚的廁所文化。日本人信奉的神道教中有大量神靈,其中重要的一位是‘廁神’。一些地方民俗認為廁神主生育,是位美麗的女神,如果女性把自家廁所打掃得干干凈凈,生出的小孩會清秀、漂亮。”馬悅說。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的另外的一個版本是:出生21天的小孩被抱去附近3家鄰居串門,還要到每家的廁所里去造訪一番,放上一枚5元硬幣,都是求孩子健康成長。

而在中國,廁所只是一個五谷輪回的場所,氣味上它是“臭”的代名詞,視覺上它看上去就很骯臟。“這可能是5年或者10年都無法解決的觀念問題,”馬悅說,“但是我有信心。”

讓馬悅充滿信心的可能不僅僅是理想,而是這個市場下蘊藏的巨額財富。如果按照日本的規模來計算,馬桶蓋的數量等同于熱水器的數量,那就意味著,中國每年能賣出3000萬臺馬桶蓋,按照平均每臺1500元計算,那就有450億元的市場。

當然,除了廁所文化觀念的差異,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日本電子產品的優異品質和良好的印象。“他們的產品質量確實很好。戰后,日本采取的基本國策是貿易立國,通過加工貿易出口的方式拉動經濟。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又確立了電子立國的戰略。所以,日本的電器制造業做得較好,一度打遍世界無敵手。”復旦大學教授、日本問題專家馮煒說。

目前,去日本購電子產品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普遍認可。馮煒說,現在去日本購物,電飯煲、空氣凈化器、美容儀、電動牙刷等都成為了熱銷品,而就在今年春節,中國游客為日本零售、旅游業大概派發了價值百億元的“紅包”。

但是,由于中國存在龐大的低收入人群,整體消費水平被拉低。于是,很多國外的日常用品在國內反而成了奢侈品,極大地滿足了出國游購買“奢侈品”的受眾心理。正是這些產品,成為中高收入人群出國搶購的主要對象——馬桶蓋,躺著中槍了。

為什么不買中國制造?

說起中國消費者赴日搶購馬桶蓋這個現象,董明珠毫不諱言地指出,“這其實是為我們過去的不誠信埋單。”

很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工廠”的代名詞,廉價、質量參差不齊的形象深入人心。格力集團總裁董明珠以親身經歷介紹說,自己在中東賣了八年空調,期間賣過的產品幾乎沒有維修過。即便當地人也承認他們的產品質量好,但銷售商還是勸董明珠說,不要打“中國制造”的牌子,因為它意味著低質低價。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董明珠提交的幾份議案中其中有一項非常受關注。她提出,國家應對家用電器規定使用年限,盡可能地規避用電安全隱患。比如空調,如果國家規定十年使用年限,那十年之內這個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都由企業承擔,這就把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職責劃清。

在董明珠看來,這項議案背后更為重要的意義是可以倒逼企業升級技術,推動國家進入變頻時代,促進節能降耗,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說起中國消費者赴日搶購馬桶蓋,董明珠毫不諱言地指出,“這其實是為我們過去的不誠信埋單。”此外,她還舉例說,中國消費者為什么愿意到國外買電飯鍋,那是因為國內有些產品質量不過關,因為我們有些企業急功近利,只管把東西賣出去就行了,沒有很好的技術支撐它。

而從日本帶回國的東西,意味著它就是按照日本標準制造的,質量就得到了保證。“別看中國游客從日本背回的很多東西都印著‘中國制造’的字樣,它們不等同于中國貨。因為,很多日本產品確實在中國加工,但他們定量返銷。就比如我從日本帶回的折傘,它是日本專利,中國制造,僅在日本銷售。”馮煒說,在標準的選擇上,中國游客并不是別人想象的那么傻。

據華商報記者了解,除了杭州代工點外,一些大品牌的馬桶蓋也在廣東中山、佛山等地進行代工、貼牌,同時,國內的衛浴龍頭企業也自主生產智能馬桶。“目前從智能馬桶的技術上來說,中國的企業并不輸給國際品牌。但是在品牌認知度上確實有明顯差距。”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分會執行會長王建業坦言。

當然,也有人提到日本的馬桶蓋賣得比中國便宜30%左右,所以要到日本去掃貨。這一說法遭到了馬悅的否認:“日本的馬桶蓋產品和安裝、售后是分開的,各是各的錢,不像國內,所有的東西都包了”。3月14日,一個日本品牌的智能馬桶蓋銷售人員也向華商報記者證實,它們的馬桶蓋都是在中國代工的,“價格上比在日本買還要便宜些。”一位銷售人員舉例說,“一款2900元的智能馬桶蓋,還有一款2400多的智能馬桶蓋,在日本都要賣到3000多元。”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說,中國游客不相信中國的馬桶蓋比日本強,都是中國之前一直走山寨道路導致的。

國產品牌真的很差嗎?

搶馬桶蓋不能說明中國制造差,中國企業一方面不必妄自菲薄,一方面應“苦練內功”,最終用戶會用貨幣重新投票。

在談到中國制造的問題時,一個揮之不去的陰霾是:中國制造真的很差嗎?

3月11日下午,馬悅破例讓華商報記者參觀了他的實驗室,以及產品流水線。首先是實驗室。在琳瑯滿目的樣品架上,映入眼簾的是幾十種國內外企業生產的馬桶蓋,由兩名工程師負責進行過水測試。

“行業內沒有爭議的是,國產馬桶蓋更適合中國環境。為什么這么說呢?有兩個方面的指標,一是中國的馬桶蓋都是做了電路絕緣保護的,電子板上刷了一層絕緣體,即使水龍頭對著它沖也沒事,而日本的產品都沒有,因為他們的衛生間都是干濕分離的。另外一個是,日本國內的電源都是110伏的,它的線路不適合中國。”馬悅指著不同品牌的馬桶蓋,激動地走來走去。

華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許多消費者從日本買回來的馬桶蓋,用不了多久會發生沖洗孔堵塞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自來水都是沒有雜質的(可直接飲用),而中國的自來水中含雜質較多。

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產品在細節的制作工藝上,具有中國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中國科技部黨組書記王志剛表示,搶馬桶蓋不能說明中國制造差,中國企業一方面不必妄自菲薄,一方面應在功能、材料、工藝、創意、價格等各個細節上“苦練內功”,最終,用戶會用貨幣重新投票。

相關標簽: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收藏

--

--

分享
家庭教师诱惑| 91麻豆精品传媒人妻系列| 粉嫩虎白女流水白浆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