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經歷一輪又一輪的封號、凍結資金風波后,PayPal新規又讓跨境賣家如臨深淵。賬戶清零,收款受審,新出的用戶協議背后是什么邏輯?賣家們到底動了誰的蛋糕?在木已成舟的PayPal新規下,跨境人該如何積極自救?新《用戶協議》內容及邏輯近日,PayPal更新了許多地區的《用戶協議》如下:
(圖片來源:Sheng老師跨境財稅)
原文提到對于美國地區用戶,10月31日以后美國企業賬戶將無法從美國境外的PayPal賬戶接收個人交易;美國PayPal賬戶將無法向美國境外的企業賬戶發送個人交易。這一重大改變引發了國內跨境電商賣家的極大關注,這意味著以往的“常規”操作都要變了!
(圖片來源:Sheng老師跨境財稅)
新協議的變更邏輯
10月31日以后,PayPal企業賬戶無法接收個人轉賬,只能接有交易背景的收單,這是避免一些商家為了避稅和降低手續費要求客戶以轉賬的形式進行商品付款。而在法律層面上來說, 轉賬支付大多會被認定為無背景交易,出現糾紛之后,只能讓司法系統介入判定。但從個人賬戶上轉移財產需要正當理由,因而這個交易一般難以掰扯清楚。
若按照新的用戶協議用交易背景的收單,則能使用多級維權機制,最大限度地保護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首先,支付企業本身就存在欺詐交易的判定機制,其次,銀行卡的模式中也具備商業仲裁能力,只有等這兩層過濾后依然沒辦法判定時,才需要司法系統出面。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從一定程度上說,是降低了維權成本的。總之,PayPal此舉是為了盡可能將“無保障”的轉賬變為“層層保障”的收單,既規避了風險,又提高了盈利能力。
新《用戶協議》對跨境賣家的影響
新協議的變更對做歐美市場的跨境賣家來說,是致命一擊的。許多賣家無法判定店鋪產品到底違反了哪一項PayPal平臺規則;賬號被封以后新號又被后臺風控通過關聯受罰;無法確切知曉銷售侵權產品的界定標準是什么;如何才能申訴成功,其中時間和人力成本又是多少…
焦頭爛額之際,很多跨境賣家已經在對比考量其他支付平臺,希望能夠另尋生路來替代PayPal。但市面上的支付平臺五花八門,它們的規模、安全、效率、手續費、法律風險等等,都是需要賣家們根據公司所在地和主要消費者地區層層篩選。與公司資金收益密切相關,絕不能有任何紕漏。
其實最適合、最安全的方法:以美國出資采購中國商品的方式,使資金回流至中國公司,這樣可在原公司運營基礎上提高財稅抗風險性。具體的策略框架如下圖:
(圖片來源:Sheng老師跨境財稅)(圖片來源:Sheng老師跨境財稅)
關于Palpay新規有其他看法的小伙伴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探討!
(來源:Sheng老師跨境財稅)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