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封號潮過后,賣家把獨立站當成了避風港,并進行布局。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獨立站也分多種模式,其中曾經風頭無兩的站群模式近年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久前,PayPal平臺對獨立站賣家賬戶資金進行凍結劃扣,更讓業內人士深刻感覺到站群模式正在走向消亡。
相信很多賣家都是:Shopify封號嚴重轉去開店匠,店匠封得厲害又去開Shopline,Shopline封的嚴重又去找一些新興還未被PayPal標記的平臺去建站,周而復始。事實上,不僅是PayPal,近年來無論是建站工具Shopify,亦或者社交媒體Facebook和Google,都在對站群進行“圍剿”,賣家艱難支撐。
站群賣家何至于此?未來他們該何去何從?
顯然,如果想繼續留在牌桌上,擺在他們眼前的只有轉型升級一條路,但這一條路也并不好走,首先流量依然是最大的攔路虎,現在Facebook和Google流量紅利褪去,新的流量還沒有被測試出來,流量成本高昂,另一方面這是一條漫長的路,短期內很難看到明顯的效果,與之前快速見錢的時候顯然不可同日而語。何謂“站群”?
這個模式看似高深,但它的玩法其實很簡單,具體不過多介紹此次PayPal對站群賣家突然下狠手是多年累積的集中爆發。眾所周知,這些年站群模式的名聲并不太好,提及站群,人們聯想到的更多是“貨不對版”“欺詐”“不發貨”“假貨”…這些不好的詞。當然,站群模式并不是原罪,從生意的角度來看,它只是中國跨境電商賣家通過一個又一個獨立網站,將國內物美價廉的產品提供給海外消費者的一種方式。
它被人詬病的原因在于一些不守規則的賣家,利用這種輕資產、低門檻的模式,進行欺詐式經營,不考慮質量問題,不提供售后服務,甚至不發貨。因此,除了PayPal,一些建站平臺也對站群賣家進行了清理,包括Facebook本身也曾對個人賬號進行大批封號,現在它的廣告投放和開戶政策也在不斷縮緊。
就此來看,目前建站平臺、推廣平臺、收款渠道,都在對站群賣家集體施壓,并且從玩法來看,站群模式沒有復購、也沒有用戶沉淀,對賣家而言并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當務之急就是尋求轉型:站群 > 垂直站。
從市場環境角度來看垂直獨立站領域:
(1)市場方面:
隨著市場的成熟,許多賣家慢慢意識到塑造品牌的重要性,今年DTC出海品牌也重新被市場和投資圈認知,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引進該領域并且加速發展,而海外的DTC在市場和消費者認知中本身就有一定基礎的接受,所以需求在遞增。
(2)疫情大背景:
越來越多優質的DTC出海企業更細致地打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抵御風險,也有越來越多新入場的企業嘗試DTC模式。
(3)企業發展層面:
國內市場的飽和與競爭前提下,許多品牌主擴大海外市場的進場,帶動企業發展的同時,對國內品牌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有正向連動效應。
所以要知道,一個沒有品牌的產品,是很容易被復制甚至被超越的。沒有一個賣家會希望自己的產品陷入同質化競爭,甚至是惡性競爭當中。薄利多銷、瘋狂鋪貨的模式最多只能讓賣家大而不強,獲取不到可觀的利潤。
而DTC獨立站就是品牌的最好載體,但它不一定是品牌銷售的最大渠道。DTC獨立站讓品牌有很大的靈活度來展示你是什么、有何不同;讓品牌與用戶有直接的互動,能更及時深入的理解海外消費者的想法,并直接溝通;同時還能夠進行銷售,提升品牌營銷的投入產出。我認為最佳的品牌運營模式是“一個官網+多個渠道”。
亞馬遜,速賣通等都是優質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且是品牌重要的銷售渠道。也有部分中小賣家可能會有疑問:現在規模還小,人數和SKU都不多,有必要搞精細化運營嗎?其實,這是一個典型的誤區,精細化經營并不是與企業規模100%掛鉤的。
中小賣家在經營中抗風險能力是非常弱的,一旦平臺運營的過程中,遇上個什么封店、下架、侵權等等事情,那就很麻煩了。所以多平臺運營,也可以規避風險。
綜上,站群模式在新的流量沒有被測試出來之前,隨著流量成本越來越貴,生存狀況必然會越來越艱難,基于目前的現狀,轉型是這類型賣家的一個重要選擇。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依附于站群模式的黑產和灰產,在多方監管,特別是金融強監管下,將會得到極大肅清,這對更多真正做出海,特別是品牌出海的賣家而言是一個好事。
(來源:跨境Savior-外貿建站推廣)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