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輪網絡泡沫破滅中,喬治·沙欣(George Shaheen)曾制造了最大的泡沫之一。但是15年之后,他再一次成為了忠實的信徒。
沙欣曾擔任過在線雜貨零售商Webvan的首席執行官。作為上世紀末的明星網絡公司,Webvan用了不到三年時間便“燒掉”超過8億美元資金。這家公司先是選擇了上市,在花光募集到的所有資金后提交了破產申請保護。最終,Webvan終止了運營。
如今,又有一批公司開始豪賭在消費者門階前放置雞蛋、冷盤和牛奶。已經退休的沙欣說:“這是一個終有人能夠想出解決方案的服務。沒有人真的希望駕車前往商店,然后在雜貨店購買生活必需品。這能夠為人們節約時間。”
許多人當前都對舊金山創新公司Instacart抱有極大的希望。如果僅僅是飆升的營收數據和估值,Instacart不難令人回想起Webvan。
成立僅兩年時間的Instacart,預計將于周二宣布通過新一輪融資從風險投資人手中募集到2.2億美元資金。消息人士透露,本輪融資對Instacart的估值達到了約20億美元,遠遠高于該公司去年6月份融資時4億美元的估值。Instacart表示,預計該公司2014年的營收將突破1億美元,為一年前的十倍左右。不過即便是如此,Instacart依舊未能實現盈利。
Webvan當年的成長速度要比Instacart更快。2000年,也就是Webvan投入運營的第二個年頭,這家公司的營收就已經達到1.785億美元。在1999年11月進行首次公開招股后不久,Webvan的市值便已膨脹至80億美元。
不過Instacart與當年的Webvan又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智能手機崛起的推動下,在線業務已經經歷了整整一代人的進化。而且與如今的眾多在線公司一樣,Instacart一直在努力削減支出和控制風險。
沙欣表示,Webvan在2000年的凈虧損達到了4.533億美元,這些虧損主要與該公司大筆投資興建冷凍倉貯中心,然后通過傳輸帶把物品運往大型貨車相關。Webvan要為每一座倉儲中心投入3000萬美元至4000萬美元。
Instacart則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這家公司利用了健康食品超市Whole Foods或是零售巨頭Safeway現有的零售店,然后派遣快遞員在1個小時內投遞商品。這些快遞員均為獨立的承包人,意味著Instacart并不需要向他們提供薪酬或者福利。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對Instacart和Webvan都進行過投資。該公司合伙人邁克爾·莫里茨(Michael Moritz)表示,Instacart這這一做法,能夠讓該公司避免Webvan“毀滅性的成本結構”。
Instacart每次送貨向用戶收取3.99美元至5.99美元的送貨費,并通過重新包裝和上調產品售價來獲取收入。舉例來說,1加侖Safeway品牌的有機奶在Safeway零售店售價為5.99美元,但是Instacart的售價則為7.39美元。Instacart通常情況下向快遞員每筆投遞業務支付最少10美元,然后再依據訂單大小和速度支付則外的費用。快遞員表示,他們同時還會接受消費者提供的消費,這也能夠提高他們的收入。
Instacart同樣也沒有自己的車隊--無論是快遞員還是合同工,均使用自己的汽車,并自己購買汽油。此外,與Webvan或是實體零售店不同,Instacart不需要提前購買商品。
消息人士透露,Instacart截至目前尚未實現盈利,而且并不是該公司所有的訂單都能夠為公司帶來薄利。《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從舊金山的Safeway一個零售店購買冰凍豌豆、牛奶、燕麥片和新鮮水果等15款普通商品的價格約為68美元。如果消費者從Instacart上購買相同的物品,Instacart能夠獲得約1.50美元的利潤。如果訂單僅僅是減少1罐28盎司的
花生醬,Instacart就只能夠保平。再減少一款商品,Instacart就會出現赤字。
眾所周知,食品雜貨業務長期以來一直屬于薄利多銷型。貿易組織Food Marketing Institute預計,2013年美國超市整體零售額高達6200億美元,但凈利潤僅有微薄的1.3%。
不過這些數據并沒有阻止像莫里茨這樣的風險投資人再次進行嘗試。已經進入Instacart董事會的莫里茨表示,“吸取我們從Webvan身上學到的經驗,我們再一次決定在食品雜貨領域進行投資。我們當前主要關注的是,是否有一種便捷、可信的途徑從家中訂購食品雜貨,以及需求是否會進一步擴大。”
參與食品雜貨領域競爭的并非Instacart一家公司。亞馬遜、生鮮電商Fresh Direct、有機食品快遞公司Good Eggs均希望能夠在該領域有所作為,這里還沒有提到沃爾瑪、Safeway等傳統零售巨頭。谷歌(微博)最近在美國灣區提供的食品雜貨快遞服務,將會讓這家公司成為Instacart最近的競爭對手。目前單是在舊金山,就有至少6家公司提供類似的服務。
沙欣表示,Webvan當時遇到的最大瓶頸,是網速的限制,因為當時的網速要比如今的寬帶連接慢許多。今天,消費者使用Instacart的應用,能夠隨時隨地的下訂單;快遞員則能夠使用全球定位系統導航前往消費者家的最近路線。沙欣說,所有的這一切,讓如今的食品雜貨在線業務比Webvan的全盛時期更具吸引力。
因為Instacart選擇了與雜貨零售商進行結盟,而且后者也把Instacart視為能夠為自己帶來新客戶的方式,因此Instacart并不需要擔心像是西紅柿變質這種日常運營風險。不過這種對雜貨零售商的過度依賴,同樣也是Instacart的最大風險因素之一。Instacart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阿普瓦·麥赫塔(Apoorva Mehta)表示,Instacart的秘密武器是該公司的派遣軟件,以及與雜貨零售商簽署的獨家協議。
紐約地區的食品雜貨連鎖店Fairway表示,在與Instacart結盟8個月之后,這家公司已經新增了不少客戶。Fairway營銷副總裁杰基·多諾萬(Jackie Donova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讓不便于停車購物的消費者在我們的商店進行購物,來提升單店銷售額。Instacart向我們表示,它能夠讓每個零售店的銷售額增長50%。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看好Instacart。當這家公司在2013年試圖結盟Trader Joe’s,在芝加哥進行擴張時,這家食品雜貨零售店就拒絕了Instacart的合作建議。截至目前,Instacart依然沒有銷售Trader Joe’s的商品。
今天,Instacart已經在美國的15座大城市投入了運營,數量較Webvan全盛時期增長了一倍以上。與當年的Webvan一樣,Instacart的野心不僅僅局限在食品雜貨業務上。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麥赫塔表示,在保證1小時速遞商品的前提下,Instacart的業務將擴展至新商品類別。這也讓Instacart與Postmates、WunWun等1小時快遞公司展開更為直接的對抗。麥赫塔就此表示,快遞食品雜貨和其它商品沒有什么區別。“雖然食品雜貨對我們已綽綽有余,但我們為何眼光要如此短淺?”
輕松掌握跨境電商與外貿資訊,請下載【雨果網】APP或關注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