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這種生長于非洲之角和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咀嚼類作物被發現含有使人神經興奮的成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禁止進口和銷售該作物。英國的禁令生效六個月了,但肯尼亞茶農發現,要種植替代性作物對他們來說很艱難。
雨果網從《美國之音》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大部分歐洲國家頒布進口禁令后,肯尼亞中部的阿拉伯茶農的生意一落千丈,正在苦苦掙扎。
Hilary Kiriangi家就種植這種茶葉,他很擔心阿拉伯茶的銷路。“雖然我只是一個學生,但是經濟受影響的話,不僅生活水平會下降,連學費都沒有著落了。”Hezekiah Kiriangi的家庭已經種了三十多年茶葉了,他也感受到了禁令的壓力。
“自從出口被禁止后,我的生意就大不如前了。這個問題已經被政治化了,阿拉伯茶只是一種農作物,并不是毒品。”他說。
世界衛生組織將阿拉伯茶歸類為禁用藥物,因為它會使人產生輕度至中度的精神依賴。但是肯尼亞和鄰近國家,尤其是非洲之角的國家不同意這種說法。
大部分歐洲國家及美國和加拿大都禁止進口阿拉伯茶。禁令頒布之前,荷蘭和英國每周進口要60噸阿拉伯茶。
政治家Mithika Linturi認為這項禁令是不公平的,他正在詢問禁令能否被解除。
“如果公平的話,他們會事先通知我們:‘未來5-10年,我們不會再進口阿拉伯茶。’這樣茶農會改種其他作物,不至于毫無防備,斷了生活來源。但是這樣突如其來的禁令真的讓人措手不及,茶農們的情況很糟糕。”
批評家和一些政府官員已經呼吁茶農們改種其他作物,但是茶農們很難丟開他們已經種了幾個世紀的作物。
雨果網了解到,阿拉伯茶學名叫恰特草,也被稱為巧茶。恰特草含有興奮劑卡西酮,屬于國家一類精神藥品,也即中國刑法第357條所定義的毒品。恰特草又稱“東非罌粟”,含有成癮性精神類藥物卡西酮的化學成分,之前已被聯合國定為“軟性毒品”。(編譯/雨果網 唐小玉 譯審 吳以輝)
歡迎關注跨境電商及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