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階段一:興趣詞與素材測試
這個階段的目的是為了測試興趣詞與素材。設置一個CBO campaign,架構如下:4個興趣詞*3個素材
可以為每個廣告組設置最小花費限制。計算方法為:campaign預算的一半÷廣告組數量。在這個例子里,如果給整個系列的預算是80美元,共設置了4個不同的興趣詞,所以每個廣告組的最小花費限制為10美元。
這樣做可以保證每個興趣詞有足夠的預算,避免了CBO分配不均的問題。只拿總預算的一半來計算最小花費限制,是為了給表現好的廣告留預算傾斜的空間。
(二)階段二:興趣詞擴量
開啟階段二的前提是要找到表現最佳的創意和素材,看看是否有ROI能達到要求的廣告。如果2天之內沒有任何一條表現好的廣告,就換新受眾和新素材,再重復一遍階段一。
舉例,如果已經找到了表現好的受眾--受眾2,以及表現好的素材--素材C。可以開始擴量,簡而言之,復制。仍然是80美元的系列預算,復制4個同樣的廣告組跑受眾2,每個廣告組復制3個同樣的廣告跑素材C。campaign結構如下:
上面這個擴量是承接階段一的測試結果,完成了新的campaign架構設置。接下來就是繼續加預算,加預算的邏輯是這樣的:
左側綠色代表ROI達標,右側紅色代表虧損。如果每天ROI都能達標,則預算每天翻倍;如果不達標,觀望兩天,兩天還是不達標,關停。
調整廣告的建議:
整個系列花費超過200美元時,關停系列中ROI不合格的廣告。滿足以下這些條件的廣告可隨時關停:
①花費兩倍于CPA目標且不出單的廣告
②花費四倍于CPA目標且ROI不合格的廣告
(三)階段三:Lookalike測試
在前兩個階段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受眾之后,就可以創建lookalike進行測試了。包括video view, page view等等。每種類型的受眾開一個廣告系列,按照1%-4%分別創建類似受眾作為4個廣告組,素材使用上面測試到的最佳素材C。結構如下:
詳細舉例:
(四)階段四:Lookalike 擴量
把階段三表現好的受眾復制到新的campaign里。
加預算邏輯同上,再放一次這張圖:
(五)階段五:終極擴量
持續測試與擴量直到廣告賬戶花費超過1萬美元,至少5千美元,這個花費要求是為了讓pixel有足夠的數據積累,同理也可以設置點擊量或者出單量達到某個值作為決定是否要進一步擴量的依據,比單純的花費達標更合理。
使用這種架構時需要拿出表現最好的廣告,復制到一個新的CBO廣告系列,接下來,在同樣的廣告系列中,不做限制,如年齡范圍、性別和地理位置,創建一個新的廣泛受眾廣告組。
在這個CBO廣告系列中,廣告組的數量一共是2組,不需要興趣目標或是類似受眾
如果能在一周內獲得至少50次的轉化,Facebook像素就會自行在廣泛受眾中尋找想要的客戶。
如果預算不足以讓Facebook像素自我發揮,可以把最好的廣告組放入一個CBO廣告系列。可以從表現最好的5-10組廣告開始,如果預算不夠,可以減少使用的廣告數量。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挑選表現好的廣告。
推薦這種結構的原因是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哪些廣告組在繼續驅動結果,然后關閉那些表現不好的廣告組。
對于這種特殊的結構,可以從下圖開始:
已經對這個結構進行了10個廣告組的測試,并將廣告組數量限制在5個。建議多做測試,風險自負。
在設置這個結構時,一定要排除一些受眾,避免受眾重疊。詳細來說,在每一組廣告中,1%的類似受眾將被排除在1-2%、2-3%、3-4%和4-5%類似受眾之外。雖然設置有點復雜,但可以提供不錯的回報,特別是在尋找類似受眾遇到麻煩時,值得一試。
如果通過Facebook像素,每周都能獲得不錯的轉化,可以試試這個結構,對于conversion to purchase和lead generation廣告系列都非常有效。
要想創建這個結構,要把測試出的最好的受眾分成兩個廣告組——一個是興趣組,一個是類似受眾組——這兩者通常都被稱為“超級組”。然后,創建第三個廣告組,由一個廣泛的人口群體組成,以便讓算法發揮作用。
這個廣告系列利用類似受眾和興趣目標來吸引廣泛的受眾,在廣告組的測試后,可能會得到符合期望的結果。然后,將符合期望的類似受眾或興趣添加到兩個“超級組”中,這種做法能使受眾保持新鮮感,并以一種安全方式進行擴張。
圖文來源: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840283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0034399
(來源:跨境運營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