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顧問老師在對接財稅合規咨詢業務時,經常被客戶問到同一個問題:如何把跨境電商平臺的款項合理轉到國內公司對公賬戶上?
要想把平臺資金合規地打到對公賬戶上,至少要滿足以下幾點:
需在海關系統有國內公司的貨物報關出口記錄,如果貨物是通過貨代買單報關出口出去的,在海關和稅務局沒有對應的報關記錄,無法證實有貨物的出口銷售記錄,也就無法對應確認收入。
國內公司需有對應的貨物采購記錄及物流報關費用,如若國內公司沒有貨物購進記錄,業務鏈條不完整且無法抵減貨物成本,利潤也會虛高。
報關出口時如若購買方寫著A,那打款方也需是A公司,款項如若是通過第三方收款賬戶轉回(如P卡、pingpong、連連等),需跟P卡、pingpong、連連等溝通打款公司抬頭是否顯示自家公司名稱,若打款公司抬頭顯示P卡、pingpong、連連等,銀行審核入賬及稅務核查那關有可能無法通過。
大部分賣家都有很多店鋪,每個店鋪的公司注冊主體不同,如若想把收入及款項集中到主體運營公司,需做好店鋪授權或是轉讓協議,把所有店鋪的所有權歸屬到主體運營公司。
需看所屬稅務管理員能否理解行業業態,是否認可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提供的費用發票單據,平臺費用占比較大,如若稅管員不認可,平臺費用不可作為成本抵扣,整體利潤會虛高很多,稅負也會高很多。
綜上所述,要想把平臺收入確認到國內公司,目前來說,實操上還是存在問題的,如果沒有經過任何業務規劃便直接將境外平臺收入款項轉到國內對公賬戶,又無法證實業務的真實性及合理性,后續可能存在資金被凍結及公司稅務被核查的風險。
因此目前很少有賣家把平臺的收入直接確認到國內公司,那該如何進行合規收匯呢?這就需要結合賣家朋友們對公司后續發展的規劃及目前的合規需求,再去進行公司架構設計,進而優化交易鏈條及資金流向。
(來源:跨境大臉財)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