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第一部分:關于精鋪
不知道幾時起做亞馬遜有了精鋪的說法,我猜可能亞馬遜流量紅利見頂后,越來越多的賣家發現鋪貨出單越來越難了,但自己開發產品做私模又缺乏這個能力,所以折中一下,做好選品調研之后再鋪貨,寄希望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出單概率。
第二部分:精鋪真的是一種好的亞馬遜經營策略嗎?
我想很多人覺得精鋪有用,其實是誤解了“精” 也誤解了“亞馬遜”。
真正的“精品”是指一個產品在基礎維度達標情況下同時具備一二個長板賣點。比如同樣都是一把測量尺,在材質 質量 精度這些基礎維度都達標的情況下,有一種測量尺它除了可以測量規則的形狀,可以測量不規則的形狀,同時對于稍長距離的測量可以一個人單手操作。有一二個獨家賣點的產品才叫精品,而一旦“精”跟“鋪”結合之后,現實魔幻主義就出來了。
我猜很多人理解的“精鋪”是“花一二天時間分析類目與產品,然后做行業分析與競品分析,最后結合自己的分析維度從1688或其他批發平臺上找一個產品發布到亞馬遜上”。如果這就是精鋪,那本質上這種操作手法跟通過批量上傳軟件搬磚的做法沒有區別。
第三部分:為什么精鋪與通鋪沒有區別?
1. 電商的馬太效應。
所有的電商都是頭部賺錢只是亞馬遜這個平臺頭部效應更明顯,大家去看亞馬遜的搜索流量很多類目都只展示7頁的搜索結果,這就意味著很多產品是很難獲取穩定流量的。
為了說明電商的馬太效應我貼兩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關于搜索流量的分析。
A:搜索結果一般前三頁比較重要,對于用戶而言,一般意義上心理極限差不多是8頁。8頁以外一般人便失去尋找的興趣。
B:第一頁的點擊量占比為:57%,前二頁點擊率是73%左右。
第二組數據:亞馬遜上一個產品BSR榜的某月的銷量排名。
圖片來源:賣家精靈截圖
圖片來源:賣家精靈截圖類目第一銷量:166603件/月。
類目第48銷量:563件/月。注意:類目第48的排名實際上已經是這個類目的頭部鏈接了。
我想通過這2組數據大家應該知道了啥叫馬太效應,以及為什么電商生意流量是我們思考本質問題的一切。
這里補充一點見聞,我有間接接觸到了一家給“辛巴”供貨的廠家,絨布的睡衣辛巴通過直播可以給他們簽包銷協議,一天5000套起。為什么薇婭 雪梨這些網紅可以這么有錢,互聯網的馬太效應太嚇人了,當把大部分流量堆給幾個人,他們就是可以在幾年內累積幾十億的財富。
2. 之所以要花時間與精力做選品其意義就是獨一無二。
我在前面的文章“亞馬遜選品十步走之第9步—工廠對接中可能會踩的坑”一文中有聊過“為什么1688不是一個很好的選品平臺”有討論過大部分工廠實際是同質化的重復生產這個話題,這里我再次引用一下。
A:大部分的工廠實際是不會配備自己的產品調研團隊與產品設計開發團隊,都是市場上哪個產品火去跟風生產哪類產品,所以精鋪也無非是在同質化的產品找一個競爭相對小的。
B:不能否認1688等批發平臺也有好產品,但這些好產品肯定不會只供給你一家,所以精鋪實際上還是很難做到精,而大部分找工廠做代工的商家肯定會跟工廠簽保密協議。
C:基于電商的馬太效應與電商平臺的排名算法,有獨家賣點的產品才能最大化流量效率,降低引流成本,這種產品才是真正的精品。
3.資源配置的四面出擊,往往是一事無成。
有基本做生意理念的人都知道做生意的資金與人工分配一定是“單點突破”。精鋪在資源配置上是哪種思路,我也看不明白。說“精”突出了資源聚焦,但“鋪”好像又在分散你的資源配置,所以這種策略就顯得很魔幻。
除非一種情況可以精鋪:
你還是一個剛入行不久的新賣家,亞馬遜的選品能力與運營能力都還沒有打磨出來,借助這種“精鋪”的選品策略做練習。
第四部分:亞馬遜的正確的選品策略是避開“中間必死”的陷阱。
電商出單的核心是流量,可能很多人聽說過“杠鈴策略”這個在實際運營策略中也適用,因為互聯網的流量特點是馬太效應與長尾巴效應兼具,中間必死實際是對互聯網這種效應的一種通俗表達。
要么1:去抓長尾流量,通過大量上新SKU去找流量的漏網之魚,通過發布數量來提升出單的概率。
要么2:集中資源做有獨家賣點的產品,通過引流等各種運營手段去推產品排名,爭取頭部最大的流量池。
最后千萬不要用精鋪的這種折中的思路來經營亞馬遜,下圖就是最好的說明,啥事情都只干5分,然后干了很多次,除了感動自已,實際上跟不干的效果區別不大。折中的方式適應不了電商,往杠鈴的兩個極端走才是電商生意的本質,很多人理解的“精鋪”實際是賣家市場信息收集不全面,導致的盲人摸象效應下的自欺欺人。
講我懂的,講大家能聽懂的。
(來源:卡卡聊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