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片創意
在跨境電商出口市場迅猛發展的10年里,國內市場不斷涌現出優秀的出海企業,這些企業走向全球化的同時,也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的魅力。
但是企業出海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正如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的解讀,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正在經歷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們正在擺脫follower的定位,而在扮演創造者的角色。這其中,又有什么樣的潛在危機呢?
以下為秦朔在2021亞馬遜賣家大會的演講實錄:
談到中國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里,中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還不到2%,但現在已經有17%,主要是因為中國深度地融入了全球市場,把人口紅利和人才紅利充分地釋放出來。
再往前回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梁啟超在分析“中國為什么在近現代落后于西方列強”時曾做過比較——西方自哥倫布之后,無數哥倫布繼之而起,而中國自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鄭和在公元1405年—1433年幾十年間六下西洋,那個時候并不是抱著經濟和市場的想法下西洋,而是懷柔四方來展示天朝的國威。
而西方自1492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以后,就把新舊大陸連通在了一起。但是中國在鄭和下西洋之后就把自己封鎖了,而哥倫布之后無數哥倫布繼之而起,浩浩蕩蕩的全球經濟大浪潮一波接一波地展開,一直到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才趕上了這班車。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雖然這個過程我們也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學會了游泳,我想這是每一個中國企業都應該有的眼界和胸襟。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面,由于地緣政治、全球貿易的調整等因素,全球化遇到了很大的挑戰,但是如果把過去這些年全球經濟發展、貿易發展的總趨勢做一個定量分析的話,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還是符合世界趨勢的,各國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資源的話,還是符合客觀經濟的規律。
中國制造在過去一兩年疫情比較猖獗的情況下,優勢反而更加明顯,全球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也更高。大家如果了解國內的投資以及消費,就會看到在某種意義上,中國貨物出口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的三個階段
我有將近30多年的時間在觀察不同階段中國企業的發展,早期跑過廣東珠三角的很多企業,2004年以后我到上海工作,長三角的很多企業我也去做過調研,用長期的觀點來看,我把中國企業在全球中的發展地位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海綿階段,我稱之為“be a follower”。因為早期的國內企業主要是跟隨和模仿。日本有一家非常著名的家電企業——東芝,東芝當年看到中國家電企業的發展,說中國企業就是一幫水果販子,市場上需要什么水果,他們就包裝什么水果,他們不是種水果,更不是種優質水果的人,只是水果販子。
第二個階段:當然今天情況已經全然不同,中國企業在借鑒模仿“三來一補”之后的第二階段,用我的話說就是“me to me better”。前期國內企業研發的原創產品確實少,但是以后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說同樣的成本投入,中國制造的性能更優異,比如說做同樣的東西,中國制造交貨周期更加穩定。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造全世界最完整的供應商網絡、供應鏈網絡,所以這個階段還是主導性的階段,但是新的階段已經開始。
第三個階段:現在的全球市場上有各種各樣新類別的產品,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當前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豐富,這些需求又與技術以及環保等要求相結合,所以類別越來越多。所以僅僅“me too”是不夠的,中國企業還要有洞察消費的能力、創造力和創新力,我覺得這個階段正在展開。中國企業在產品出海的過程中,過去是立足于中國,然后慢慢走向世界,也是從不那么發達的新興市場慢慢走向全球的發達市場。
但今天我們看到的出海企業里面,尤其涉及跨境電商范疇的出海企業里面,有很多企業誕生之初就是為全球而生,而且可能是為發達市場而生。所以我認為第三個階段已經到來,我們每一個企業都可以利用這個時代充分的條件,讓自己成為一個創造者,而不僅僅是一個follower。
為什么現在的中國制造可以成為創造者、創新者?
第一點,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國企業從注重中國制造到注重中國制造的質量,再到注重智能化意義上的制造,就是一個不斷躍進和迭代的過程,我們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強。
第二點,中國新一代的創業者越來越具有全球視野。在過去這么多年里,有幾百萬的留學生選擇回國創業,所以現在創業者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化,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對于世界市場的理解,跟早期的農民企業家、鄉鎮企業有很大的不同。
第三點,跨境電商平臺。類似亞馬遜這樣的平臺,有很多的站點,可以為企業走向全球化提供市場、洞察消費者能力的工具和數據,也提供了保護知識產權、促進品牌不斷發展的支持。創業者如果能善用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的資源,就可以增強自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第四點,從全球市場來看,新冠疫情加速了全球消費者向線上的遷移。目前,美國的線上零售跟中國相比,滲透率要低10個百分點以上,但是在疫情爆發以后,全球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向線上遷移的速度都在加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未來會形成一個線上零售的紅利期。
第五點,全球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價值的認同感,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海外消費者不再簡單地認為中國產品只是便宜,而事實上他們購買的很多中國制造開始向更具創新性、智能化、互動性的方向發展。
所以我想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中國制造成為全球市場creater的時代已經來臨。同時,國家現在強調六穩、六保,其中一個重要點就是促進跨境電商的發展。按照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的說法,2020年跟前年相比,跨境電商同比增長了30%以上,國家也專門制定了“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在這個規劃里就提到要探索跨境電商交易全流程的創新,鞏固壯大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園區,而且要支持中國跨境電商企業打造要素聚集、反應快速的柔性供應鏈,各地政府也把跨境電商作為穩外貿的重要抓手。
跨境電商出海企業面臨問題和挑戰
第一個問題,各地的標準。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例,即便是在美國,不同州之間可能也不一樣,比如某個產品可能絕大部分州都是適合,但也許加州就有自己的規定。所以要做跨境電商,就要仔細了解不同市場里各種各樣的約束性條件。
第二個問題,合規性。合規就是要遵循各國的法律法規,這個問題在當前全球貿易格局里越來越重要。我之前去埃及調研,埃方的一些企業對中國早期某些企業頗有微詞,比如說有一些中國商人在當地開采石材,卻不愿意在石料加工廠上加一個頂棚,因此造成了很嚴重的污染。這個行為就給本地的周邊利益相關者留了比較差的印象。所以要樹立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在海外的形象,必須要解決合規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能力問題。跨境電商不僅涉及到不同國家消費者對跨境產品的定義,也涉及到出海產品怎么做營銷,怎么做推廣,也涉及到售后維護以及如何提升口碑,怎么獲得更多的星級評價。現在很多產品的迭代更新非常快,有人說跨境電商很好做,但往往速生速朽,也就是說某個品類某個產品可能突然興起了,但是下一個風口可能就變了,這就不能單方面把握某個機會,而是要慢慢提升綜合競爭力。
第四個問題,文化差異性。一些跨境電商公司越做越大,后期要到海外去建立倉儲資源,跟本地化的物流要做協同等工作,需要什么樣的員工,本地化以及整體的管理架構如何配置,整個組織如何完善,這都會出現很多新的問題。
通過以上四個問題的梳理,我認為跨境電商大勢所趨,但是一定要從過去相對比較粗放的增長走向能力的增長,要通過高質量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全球貿易的良性循環中。
面對這些挑戰究竟該怎么做?
從產品出海到品牌出海,都要做長期正確的事。企業在所有的發展步伐中要有長期化的考慮,而不是短期行為,或者非常急功近利的進攻速效,這可能會影響品牌,影響用戶忠誠度,對長期的發展造成不利。
所以通過消費者洞察來定義產品,不斷提升品質,從價格驅動到價值驅動,從紅海競爭到發現新的藍海,從制造力升華到創新力。對做跨境電商的朋友來說,一定不要有投機、僥幸、走捷徑的心態。
過去幾年經常講到國潮興起的概念,也就是那些具有中國的文化元素,有中國的審美偏好,以及有中國新興消費者價值認同的本土化品牌在崛起。
在國潮興起的過程中,已經有一批熱愛制造、熱愛創新,國際化、科技化、年輕化的新一代創業者出現。他們基于中國的供應鏈優勢,從起步時就不滿足于只做代工,而要建立自有品牌,而且在研發設計方面,他們有一種追求極致的想法。
曾經有一位創業者跟我說,上一代企業家在某種意義上是有原罪的,因為那些企業家把中國產品做得太low了,缺乏設計感,產品原材料也不是那么講究,所以我們這一代要做更好、更新穎、更酷的中國制造。
在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借助跨境電商平臺,可以搜集到很多國際消費者的聲音,從而快速的改進和迭代,這樣也可以給消費者帶來無法抗拒的新消費體驗。在我最近做的境電商調研過程中,好幾家企業都提到了這一點,特別提到除了平臺上有大量的反饋之外,還可以運用很多工具了解不同市場中的新產品趨勢,反向驅動自己創新產品的方向更加精準化。所以基于供應鏈優勢和注重創意設計上的追求,再加上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消費者數據,除了響應速度快、成本性價比有優勢之外,還可以建立新、酷等差異化的產品屬性。
今年BrandZ發布了中國出海企業的50強,50強中的大部分企業都在利用跨境電商平臺,只是程度不同。有像安克創新這樣的新品牌,也有像海爾這樣的老品牌。
為什么海爾在冰箱行業做到了龍頭,甚至做到全世界家電品牌里面冰箱品類的第一?這說明擁有同樣的生產線,是否擁有品牌意識,是否基于品牌去提升品質以及服務,最終決定企業能夠走多遠。
最后,還要和更多幫手一起結盟出海。圈粉消費者也要有長遠觀念,傾心相交,將心比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思考問題。思維要不斷創新,要在某些品類里鍛煉基礎能力,延伸擴張到更廣的范圍。
跨境大賣如何成功實現品牌出海?
安克創新:
安克創新之所以能夠成為非常優秀的出海企業代表,首先是因為它建立了長期主義,并且非常注重產品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在產品定義階段觀察消費者,還要思考如何把這個定義變成產品,比如說把技術、設計、可生產、可制造的能力交付出來,做出更具創新性的中國制造。除了這兩種能力之外,上市和運營的基本功也是省不了的。
安克創新現在有42%的員工在做應用型產品的研發,但最近兩年也有10%的員工開始做技術研究。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說:“要帶著一顆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初心,把深入用戶洞察、堅定研發投入、產品和體驗這些能給消費者創造價值的因素做對做好,就能受到用戶的認可,付出的努力也會體現在品牌的價值上,這是長期主義的方向。”
巨星科技:
巨星科技從做外貿,到代工,然后慢慢做自有品牌,在工具類產品里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在過去這些年,巨星科技專門打造了一個跨境電商的品牌,并且在這個方向做的很有特色。比如說一個螺絲刀,大家可能覺得很簡單,但是如果要把一個桌子椅子所有的螺絲問題都解決好,那可能就要all in one,這就需要一個小小的盒子里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產品,可以一站式解決問題。
科沃斯:
科沃斯的掃地機器人很有名,在中國市場做出成績后,科沃斯開始拓展跨境電商的全球市場,并打造了一個新品牌——添可。2020年,科沃斯還推出了“智能拖洗一鍵清潔”,把過去的吸塵、拖地、洗拖的不同功能集成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洗地機品類。
安克創新在年報里特別提到要把跨境電商作為發展的戰略重點,優先保證內部人、財、物的傾斜,以及加大外部人才的引入和創新產品的開發,在線上進行多品牌的銷售。
巨星科技亦是如此,先在線上進行多品牌的銷售,然后建立一個正向的開發循環,包括產品開發、線上驗證、二次開發,到最后的線下爆款。電商作為主要渠道,就是要用自有的品牌,打造特定的服務對象。
除此之外,營銷推廣也很重要。安克創新和巨星科技在北美市場也用了很多網紅營銷,包括贊助紅絲帶這樣的組織,為其提供一些工具、應用;贊助美國的汽車比賽,讓一些車手穿上帶有產品logo的服裝,同時給車手提供實用性的工具,在車手有大量粉絲的情況下,車手還可以用贊助的一些產品給粉絲做抽獎。
所以要想在國際市場的某個類目里面跳出來獨樹一幟,無創新很難獲得消費者青睞,以上幾個企業案例也表明,營銷內容都要本土化。譬如萬圣節的營銷投放,美國和德國廣告片里用的糖果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在不同的地區,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度是不一樣的。
中國制造+國際品牌,這樣全新的未來,不僅屬于已經成功的品牌賣家,也屬于正在探索的跨境賣家。賣家要充分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空間,以及諸多國際化的服務,來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品牌。
(來源:雨果跨境編輯部)
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具備任何原創保護和所有權,也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