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SHEIN,開創了又一“超快速”消費時代。
SHEIN或許還沒能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但論在美國的知名度,與ZARA等老牌快時尚卻是不相上下。
2012年許仰天創辦Sheinside(更名前的SHEIN),主要從事婚紗出口。時至今日SHEIN的品類已經擴展到男裝、兒童服飾、家居、寵物用品等等,而讓SHEIN“闖美”成功的正是其核心業務——女裝。與社媒共度野蠻生長時期的Z世代,對SHEIN的低價引力欲罷不能。
據App Annie和Sensor Tower今年早些時候披露的數據,SHEIN取代亞馬遜成為美國iOS和Android平臺下載量最多的購物應用。
中國服裝制造商歷經10余年探索出的DTC模式,繞開國內統一采買、國外找代理的傳統模式,逐漸剝離“流量集中營”亞馬遜、沃爾瑪等平臺的束縛,上線自建站留存精準用戶,憑借靈活的服裝供應鏈,成為流水的海外消費者衣柜里,鐵打的服裝制造商。而SHEIN,就是這一新業態的集大成者。
SHEIN的模式,值得玩味。
相較于H&M等競品,SHEIN更像是亞馬遜,與SHEIN合作的廠商林林總總約6000家。通過一系列的內部整合保持產品競爭力,通過合作原創設計師或是從工廠拿現貨,打通開發上架、下架報廢的流水線。
背靠中國供應鏈,SHEIN同時生產及測試數以千計的項目。根據Rest of World發布的數據,2021年7月-12月,SEHIN APP每天上新2000至10000個SKU。SHEIN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常會訂購幾十件的單量測試市場反應,區分產品的市場敏感度后作為是否追訂的重要參數。特拉華大學研究全球紡織和服裝業的Sheng Lu教授表示,高速周轉率是快時尚的“快”的表現形式之一,2021年1月到10月這段時間,SHEIN的上新量是Zara與H&M之和的20余倍。
說起SHEIN的商業模式,就不得不提到亞馬遜。
2013年,瞄準中國強大供應鏈的亞馬遜在國內大肆招兵買馬。彼時,距離金融危機爆發過去5年的時間,以美國為首的歐美消費市場涌入數以萬計的中國品牌,其中頗具代表性的Nertpow、FRETREE、BSTOEM憑借“親民”的售價一定程度上“壟斷”當地消費者衣食住行的一條龍需求。亞馬遜之于中國賣家(品牌)而言是省去中間商賺差價的“第三條道路”,也成為中國制造快速打入海外市場的跳板,而亞馬遜也借中國產能之力拓寬平臺SKU,并借勢壓低平臺產品售價博人眼球。截止2020年,約40%的第三方賣家皆出自中國。
而近一段時間亞馬遜與中國賣家關系降至歷史冰點,與其說是封號事件導致的一觸即發,不如說是積怨已久的必然結果。亞馬遜近年來不斷上調傭金費率、降低庫存上限,為扶持自營、擠壓賣家們的生存空間無所不用其極,而在摁頭中國賣家操縱評論后,約3000個賬號、600個品牌遭到封殺。今年的跨境第一大瓜,非有點“卸磨殺驢”味道的亞馬遜莫屬。而只有當一切塵埃落定,關于SHEIN運作的底層邏輯才變得清晰。
SHEIN同樣吸納了大批中國制造商方才羽翼漸豐,不過SHEIN并未選擇叫板亞馬遜的SKU,而是深入敵營,入駐。香港Daxue Consulting(咨詢公司)的中國市場分析師Allison Malmsten表示,亞馬遜從某種程度而言算是美國人的“網購教父”,時隔多年也一直把持著行業標桿的地位,而SHEIN做獨立站起家,自然跟平臺、賣家的思路不同,但SHEIN想做的,正是另一形態下的亞馬遜。通過將國內盛行的直播、快閃、小游戲、積分兌換、倒計時彈窗等營銷手法“傾銷”至海外市場,SHEIN在短時間內迅速登頂成為“歐美Z世代收割機”。在“胡潤百富2021全球獨角獸中國前十榜”榜單中擊敗元氣森林和大疆,位列第6。
(圖源:胡潤百富)
SHEIN的矚目,照亮了快時尚出海這一賽道。Cider在獲得著名風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的注資后在宣發稿中赫然寫道,Cider誓為消費者提供比Forever 21更低廉的價位、比ZARA更豐富的品類。而Cider問世距離1.3億美元B輪融資進賬,僅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在SHEIN光環效應的眷顧之下,快時尚品牌的融資進程也按下加速鍵。
廈門歐誠盛(又稱OCS,服裝供應商)、亞馬遜福建地區賣家協會的主要負責人林震層表示,早在社媒電商冒頭的5年前,也就是2011年,公司已經搗騰起面向歐洲及北美消費者的服裝業務,目前,公司每年的海外銷售額接近1億美元。從今年目前的銷售額來看,亞馬遜占比約50%,自有網站的占比約33.3%,另外,為SHEIN供貨也是營收來源之一。
SHEIN愿意向其投遞“橄欖枝”,看中的是OCS在速賣通平臺上頭部禮服賣家的身份。林震評價與SHEIN的合作時說到:“SHEIN會將庫存周轉周期限制在30天左右,所以我們每個月都要生產一定數量不同款式的產品,而且有些產品最快要在10天內交貨,要求多少是有點高”。在接觸SHEIN的供應鏈管理系統之后,引發了林震另一番思考。
每個供應商在SHEIN自制的軟件下都擁有自己的賬戶,產品賣的好不好,SHEIN都會給到反饋,甚至能通過大數據分析下一個潛力爆款,反向給供應商賦能。SHEIN提供的軟件還包含簡單的設計功能和規范,幫助供應商快速執行新訂單。即使在頂尖設計師的操刀下,品牌單月出產的款式也不過20到30,而SHEIN要的就是速度,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得不犧牲掉對產品設計細節的把控。SHEIN拒絕對這套軟件做過多介紹,但明確表示,技術方面的大量投資使得供應商的效率和利潤都在“與時俱進”。快時尚的另一“快”,體現在這里。
(圖源:EDITED Retail Intelligence; 制圖:Rest of World)
與“T臺的搬運工”Zara、H&M不同,SHEIN并不向往尊貴的時尚圈,相反,活躍在TikTok、Instagram等社媒平臺的穿搭UP主更像是設計靈感來源。為了說服更多的供應商加入其陣營,SHEIN祭出了必殺:按時結款。利用這點,SHEIN很好地鞏固了供貨商對其的粘度,超70%的產品在可售前3個月就已經上架到官網,Zara、H&M的占比分別為53%和40%。
SHEIN同時與多家工廠合作鑄成供應“鐵鏈”,同質化的弊端也同時顯現出來。
同樣的衣服在SHEIN、速賣通、亞馬遜上都能找到,其中無牌的基本款偏多,如T恤衫。另外,TikTok、Reddit、Facebook上火熱的社區則成為“薅羊毛圣地”,“半價買到當季新品”、“一比一復刻知名設計師的山寨手袋”的話題熱度不減。當亞馬遜一件約16美元的十字花紋上衣引爆盛夏,同款上衣在SHEIN售價僅13美元,而在速賣通,最低3.83美元即可入手……“劣幣驅逐良幣”,拿來主義催生下的價格戰,原創又將走入到怎樣的死胡同呢?
據彭博社報道,截止2020年,SHEIN的銷售額已經突破100億美元,同比2019年增幅高達250%。2021年6月,SHEIN在美區銷售額占到全美快時尚總銷售額的28%,與H&M、Zara兩者的總和相當。同月,有報道稱SHEIN的市值已經超過470億美元,盡管SHEIN對于報道不予置評,海外接連傳回的喜訊使得SHEIN一度被國內媒體爭相報道,一時,SHEIN躍升成為“中國品牌出?!钡臉藯U,風頭無兩。殊不知,掌聲與板磚齊飛才是SHEIN的真實寫照。
2020年,一名來自德州的20歲藝術生兼網紅Julia King注意到,時下萬千少女的心頭好乃一款毛衣背心。歐美模特界的頂流Bella Hadid身著短款毛衣背心的街拍圖讓人夢回90年代的愛情喜劇,“獨領風騷”?!皶r尚就是一個圈”,彼時紅透半邊天的Y2K風格在超模網紅效應下席卷重來。把時尚穿搭博主當做副業的Julia在二手平臺上淘到了風格類似的服裝,搭配牛仔褲和迪奧手袋,自拍并上傳至社交網絡。同時將產品上架至Depop(海外版閑魚),標價22美元。
這件毛衣背心上架不久后即售出,1個多月后,Julia收到Instagram粉絲發來的私信,稱Preguy(購物平臺)使用她的照片作為同款背心的產品圖,而且不僅是Preguy,包括亞馬遜、速賣通、沃爾瑪和SHEIN在內的平臺都相繼上線同款,但大多使用的都是未經Julia本人授權的圖片。
關于SHEIN剽竊的非議一直沒斷過。除遭多名設計師戳著脊梁骨指責抄襲,Levi Strauss、Dr. Martens等知名品牌都曾以侵權為由將SHEIN訴諸法院。據悉與Levi Strauss的訴訟最終以和解收場,同時SHEIN拒絕對外發表就此事的任何評論。當然,質量差、貨不對板等快時尚的“常見病”,SHEIN也一個不落地完美繼承,盡管對外宣稱不再與侵權多次的供貨商合作,但SHEIN的版權意識始終是覺醒得“太晚”,被罵,確也無可厚非。
網紅與品牌之間的不愉快無意間將品牌為產品“打樣”的流水線搬至臺前,從倉庫里安靜吃灰的時代眼淚,到遍布社媒平臺、走進萬千少女衣櫥的爆款,這件“平平無奇”孤品的經歷很難不被拿出來詬病。不過SHEIN在對SHEIN的模式已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伴隨而來的,是又一個反思,時尚行業需要更多的“SHEIN”嗎?
自上個世紀ZARA橫空出世之時起關于快時尚行業的爭議就沒停止過。孟加拉國一承接海外快時尚訂單的建筑物因負荷過載傾覆,造成建筑內多名工人遇難的新聞成為這個世紀“因快時尚而導致的慘劇”,從而也為世人揭開了快時尚丑陋一隅。堆積如山的化工用品、周轉不靈的冗余庫存無不在擠壓自然環境喘息的空間。經過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全球環境共治,總算是照進了快時尚這塊陰暗面。
2018年12月,SHEIN宣布替換85%的滌綸面料印花工藝降低至少50%的水資源消耗,11月,SHEIN任命一全球環境與社會治理負責人,完善供應鏈環節生產的廢水和廢物管理系統。SHEIN在這方面的努力也算“快”人一步。
快時尚的“負面新聞”還將發酵多久不得而知,多名環境學專家表現出對快時尚前景的“擔憂”。但,資本卻不這么認為。
今年10月,阿里在北美以及歐洲上線時尚女裝平臺AllyLikes。投資咨詢公司Tech Buzz China的創始人、Rest of World的特約專欄作家Rui Ma稱,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已經為AllyLikes打好了樣,但目前還不清楚這個項目的優先指數是多少。與此同時,字節跳動正在為幾十個與跨境電商有關的職位招兵買馬。如果出海成為勢在必行,早已“內卷”的國內電商也將一并搬運至海外,將一定程度上“延緩”快時尚的生命周期?!皶r尚行業需要更多的SHEIN嗎?”僅在一定的語境下是個疑問句。當理性被欲望推翻,一些的低客單價商品則成為約定俗成的泄洪口,只要快時尚存在一天,彼時的人類,也定不會遺忘這份“快”樂。
想入駐其他新興市場潛力平臺,可點擊這里,即享開店~
(來源:獨立站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