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從韓國《中央日報》10月22日的報道中獲悉,在中國游客聚集的首爾東大門的大型購物中心,這里的商人們最近深嘆口氣。因為今年10月初中國國慶節(10月1~7日)期間,中國游客大批涌入,銷售額比去年增加了50%以上,但現在又重新回落。雖然中國游客留下的消費空白應該由本國人來填補,但韓國停滯內部消費并不容易恢復。一位商店主人擔憂道“國慶節期間銷售額因中國游客而大幅度增加,但最近銷售額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以上”,“國內客人很少來,就算來也不怎么消費”。
然而韓國消費者聚集的地方是外國公司掌握流通網的進口商品和海外名牌市場。甚至耗費數千萬韓元到數億韓元的巨資購買汽車時,進口車的占有率也增加到15%(今年9月)。首爾江南作為消費中心區,新車登記的80%左右是進口車。大眾奧迪去年在韓國的銷售額超過了2萬億韓元。韓國進口車協會尹大成(音)專務表示“對于年輕消費者來說,愛國心營銷已行不通”。
也就是說,韓國消費者回避內需市場,但卻又擴大海外消費和偏愛進口產品的傾向。因此,在繼工作崗位后,資金流走的“消費空洞化”也在擴散。這種不樂觀的征兆已白熱化。海外直購就具有代表性。海外直購去年為1116萬件,金額達到1.1萬億韓元。而相反,外國人通過網絡購買韓國商品去年則只有260億韓元。甚至有的韓國人從國外購物網站購買貼著韓國商標的電視機和手機再運到韓國。
此外,海外旅行也超出一次性,而正形成定期化。因為韓國的服務業水平未能跟上消費者的眼光提升的速度。職場人白某(29歲)繼今年5月以后,今年10月初去菲律賓宿務潛水旅行。五天四夜,大約花費了70萬韓元。買了馬來西亞的廉價航空公司-亞洲航空特價機票(23萬韓元),花了錢(35萬韓元)取得了高級潛水員資格證。他表示“在濟州島如果像這樣潛水,要花大約100萬韓元”,“國內取得資格證的程序要花費四五十萬韓元,再加上國內把潛水視為奢侈的運動,這樣的看法也讓人感到負擔”。
教育和研修等教育服務領域已出現空洞化,甚至難以回轉。因學生人數減少,部分地方大學僅以中國留學生維持生計,但去年因留學和研修流入韓國的資金為1.36億美元。而相反,流出海外的資金規模則達到39億美元,差距超過28倍以上。
此外,并不只有去海外產生的消費空洞化。在韓國也是在增長中所占的消費空位正在逐漸增大。消費者物價增長率連續三個月為1%左右。生產者物價在今年8月,下降了0.2%。如果物價過高,可以放開資金進行調整,但過低或倒退,就要改變人們的需求。針對長期的通貨緊縮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有很多人認為韓國是不是已經陷入到了通貨緊縮的漩渦中。貝恩管理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金定洙(音)表示“考慮到人口和生產時,韓國內需市場是日本的八分之一”,“韓國的內需市場較小,因需求減少而來的不景氣的打擊也將會比日本更大”。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