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想做一個小賣家,希望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賣賣貨,每個月賺點零花錢,那么抱歉,這篇文章可能并不適合你。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在跨境電商領域有長遠發展,能夠形成規模的賣家,那么我建議你閱讀一下這篇文章,我這里權當拋磚引玉。
我做跨境多年,跟很多大賣都有接觸,無論是亞馬遜、蝦皮、速賣通還是Coupang,對于這些大賣家來說,有幾個共同點我總結如下:
一、持續深挖垂直細分品類,不停挖,直至形成自己的優勢供應鏈
他們大多數都在某一個垂直細分品類里面有著關鍵優勢,比如家居里面的衣架、比如歐美女裝里面的黑人大碼褲子、比如便攜可愛的廚具餐具。
他們的路徑往往是這樣的,一開始有供應鏈優勢的會直接明確未來要做哪個垂直類目,一開始沒有供應鏈的會先精鋪,然后在運營過程中發現值得做的類目,然后去找供應鏈合作。
總之,他們最后一定會在某一個非常細分的垂直品類建立自己的核心優勢,這個品類可能非常小,小到很多賣家都關注不到,但是往往【就是這么極其小眾的品類,讓他們存活下來,并且養活了一個不小的團隊】。
這時候,自己就是這個品類的專業賣家,別人是競爭不過你的。
二、通過國外媒體洞察細分品類需求,并利用供應鏈開發新款,形成產品壁壘
其實這一點是在上一點的自然延伸,擁有了自己的供應鏈,然后持續關注目標用戶國家的喜好、流行情況,關注他們的媒體,才能適時開發出有潛力的新款。
我的一個做韓國市場的朋友,目前主流渠道是電視購物,他已經深耕韓國市場七八年,如今垂直于家居品類,然后運營團隊全部都是韓國本地人,生產放在中國,目前可以說基本上【只要出新款,就能賣的很不錯】。
這點總結而言就是,通過【供應鏈】+【市場洞察】,建立【產品壁壘】。
這時候,你不僅僅是專業賣家,還具備打款能力,壁壘進一步建立。
三、業務發展,要不就是靠拓展產品品類,要不就是靠拓展流量渠道
拓展產品品類,很好理解,做家居的我接著嘗試做家具,做手機配件的我嘗試做電腦配件,或者跨度更大的,做服裝的我嘗試拓展數碼品類。
拓展流量渠道,其實就是多平臺,以前只做亞馬遜,我現在接著開發速賣通、Coupang,甚至做獨立站。
對于這兩種方式,大家一致的答復是:拓展產品品類遠比拓展流量渠道更難。
1、產品是核心,平臺只是一種渠道,絕大多數情況下,我產品有優勢,任何渠道都有成本和貨源優勢,只不過增加一個運營學習的成本。
2、大多數跨境電商平臺的玩法是大同小異的,尤其是做過亞馬遜的賣家,再去做其他小平臺,會更熟悉一點。
3、甚至很多賣家還會利用這個優勢品類在國外建立的品牌知名度,同時開通國內淘寶、京東、天貓的渠道,進一步增加銷量。
所以說,拓展流量渠道是一件相對來說更容易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瓶頸的。
當你在拓展流量渠道到一定程度后,很可能無法再獲得正向收益,那么這時候就應該選擇拓展產品品類,繼續覆蓋更多用戶。
(來源:小煩跨境日志)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