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我用數學公式來表達鋪貨追逐的UV價值
UV價值=銷售額/訪客數
銷售額=訪客數*轉化率*客單價
得出,UV價值=轉化率*客單價
當轉化率恒定
做精品的(人家要做SD,cpc,每個產品花上千做翻譯和圖片)轉化率絕對比鋪貨和一件代發的高,沒得比。
我的選品重點就是在客單價(用戶心智價格,價格區間,關鍵詞平均價)
舉例
搜索 綠水鬼在淘寶,會出現不同價格,不同買家有不同的價值感,同樣FP,同樣鋪貨,肯定高利潤賣家更滋潤。
價值感:用戶感受的產品價值。是認知上的。同一個產品,消費者會感受到不同的價值,主要取決于兩個因素:
第一:產品的場景
第二:產品的主體(人)
所以電商到底賣的是什么?就是一張圖片(特定場景下的圖)
圖片來源:跨境狗大爺
除價格外 其次考慮的維度:
1.市場
2.產品
一、怎么選市場?
1、關注市場容量、成熟度、趨勢、季節性等,舉例說明
月平均銷量:100件商品近30天總銷量為5500,則月均銷量為5500/100=55件
月均銷售額:100件商品近30天銷售額總和為5000,則平均銷售額為5000/100=50
平均評數:100件商品近30天總評數為5000,則平均評數為5000/100=50
平均星級銷量:100件商品近30天的星級匯總后求平均值
平均毛利率:100件商品近30天的毛利匯總后求平均值
平均體積:100件商品體積總和為3,920 in3,則平均體積為3,920/100=39.20 in3
平均重量:100件商品重量總和為45 pounds,則平均重量為45/100=0.45 pounds
商品總數:商品總數越大,說明該市場競爭越大;供需指數 = 核心關鍵詞搜索量/商品總數,來初步確認該市場的需求和供應關系
頭部產品的月均銷售額:比如前10件商品近30天總銷售額為$200000,則月均銷售額為$200000/10=$20000,頭部商品月均銷售額和月均銷售額的比值越小,說明市場壟斷程度越低
頭部產品的月均銷售量:頭部商品:前10,近30天總銷量為20000,則月均銷量為20000/10=2000件 該指標用于了解細分市場的銷量平均水平,亦可用于初步判斷,頭部商品的壟斷情況;用頭部商品月均銷量除以月均銷量,得到的比值越大,說明頭部商品對市場壟斷程度越高。
圖片來源:跨境狗大爺
2、市場競爭指標
比如市場壟斷、集中度,等行業指標,
品牌數量:前100件商品總共由70個品牌構成,則品牌數=70,品牌越多說明市場壟斷程度越低,但可能一個賣家擁有多個品牌。
賣家數量:前100件商品總共由60個賣家經營,則賣家數=60,賣家越多說明市場壟斷程度越低。
平均賣家數量:單件商品的平均賣家數,比如前100件商品有2個賣家在售賣,則平均賣家數為2,賣家數越多說明競爭越激烈。
商品集中度:大賣總銷量T,該類產品的總銷量A,則商品集中度=T/A,比如頭部10個商品總銷量為5000,平臺該類商品總銷量為8000,則商品集中度為:5000/8000=62.5%。
品牌集中度:前10大品牌的總銷量T,相比于平臺該類產品A,則品牌集中度=T/A,比如前10大品牌商品總銷量為7000,平臺同類商品總銷量為10000,則品牌集中度為,7000/10000=70%。
賣家集中度:前10大賣家的總銷量T,平臺該類商品總銷量A,則賣家集中度=T/A,比如前10大賣家商品總銷量為8000,平臺該類商品總銷量為10000,則賣家集中度為:8000/10000=80%。
海外倉占比:100個商品中,有60個商品走海外倉發貨,則海外倉占比 = 60/100=60%,一般來說,海外倉占比越高代表競爭越大。
自發貨占比:100個商品中,有30個商品走自發貨,則自發貨占比 = 30/100=30%,一般來說,自發貨占比越高代表競爭越小。
3、市場波動指標
新品數占比:100個商品中,3個月內上架的新品有15個,新品數量占比 = 15/100=15%。越大越值得開發
新品平均評分:100個商品中,3個月內上架的新品有2個,評分數分別是10、40,則平均評分數為25。越低越好
新品平均價格:100個商品中,3個月內上架的新品有2個,價格分別是10、40,則平均價格為25。
新品平均星級:100個商品中,3個月內上架的新品有2個,評分星級分別是4.0、4.4,則平均評分為4.2。
新品月均銷量:樣本100個商品中,3個月內上架的新品有2個,月銷量分別是100、200,則平均月銷量為150。
新品月均銷售額:樣本100個商品中,3個月內上架的新品有2個,月銷售額分別是$300、$400,則平均月銷售額為$350。
根據以上維度 我們就能判斷一個市場的好壞
比如Shopee臺灣站,如果僅僅從前臺的類目劃分來看,有超過2萬個可供賣家操作的品類,而這2萬個市場,是蝦皮對品類的基本劃分。如果我們從買家在蝦皮上搜索的精準關鍵詞來看,有可能實際上有超過10萬的細分。
賣家可操作的類目在某些細分市場仍然存在紅利
二、怎么選產品?
因為市場、消費者、消費力度、競爭壓力等因素的存在,并不是每一種產品都能給店鋪帶來利潤和流量,我們會三個分類,爆款產品,引流產品,利潤產品。
爆款產品:是指市場銷量大的產品;一個爆款就能帶動其他產品的銷量
引流產品:通過低價格來吸引買家點擊,再增加其他產品的點擊,
利潤款產品:利潤的主要來源,通過產品的高轉化積累品牌。
圖片來源:跨境狗大爺
產品選擇的維度:
月銷量:產品近30天總銷量,對于中小賣家,選擇月銷量300-1000可以較好平衡投入和產出。
月銷量增長率:30天銷量增長率,可以用來尋找潛力爆款,指當月相比上月銷量增長的百分比
月銷售額:30天銷售額,為該自然月的月銷售額
月銷售額增長率:30天銷售額增長率為月銷售額增長率,指當月相比上月該sku銷量額增長的百分比
大類排名:指該sku大類最新排名,它是銷量的間接反映,大類爆款在500-5000是中小賣家一個比較理想的參考值(潛力爆款)
爆款增長率= 該產品近幾天銷量的直接反映,通過近7天增長率可以選出潛力爆款
爆款增長數 = 增長數越大代表該產品在近7天內排名飆升越快,增長數越大表示越有市場潛力,但是要注意該產品是否屬于季節性產品。
價格:該產品的最新售價(不是歷史均價),一般來說,15-40美金的產品可以比較好兼顧中小賣家進入市場的資金壓力、利潤空間和試錯成本。
評分數:sku的最新評分數,如果該類產品上架時間較新而評分數較多,說明是一個潛力款,評分數很高說明累計的銷量不錯。
月新增評分數:產品該月內的新增評分增長數 = 月底評分數-月初評分數,評分數增長值是尋找潛力爆款的重要維度,比如評分數少,但評分數增長值卻很大的產品(評分數增長快代表銷量大)
評分值:該產品的最新評分值。比如,在選品時您可以找那些銷量不錯并且還有改進空間的產品(評分值3.7以下)或者找那些售后或退換貨很少的產品(評分值4.2以上)
LQS:質量得分。從商品圖片、商品描述及評價三大維度對Listing進行質量分析得出的分數。可以用于尋找高需求、低競爭的產品機會
賣家數量:同樣的產品,參與銷售的賣家數量,但一定要注意侵權風險。
產品重量:產品的實際入庫到Shopee時的重量,盡量選擇運費低的輕小產品,
參考Shopee海外倉運費
圖片來源:跨境狗大爺
配送方式:如果一個細分市場很多預售產品,那么說明競爭不那么大或者庫存風險不大。
產品尺寸:按照標準尺寸進行分段,對于中小賣家,選擇小號標準尺寸過濾找到盈利高的產品。
賣家所屬:賣家所屬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本土店鋪和跨境店鋪的競爭度
上架日期:上架時間普遍集中在最近6個月或1年的產品風險較小并且有爆款潛質(市場還處于成長期)
關鍵詞:產品標題中關鍵詞或產品品牌,有的關鍵詞自帶流量比如:TikTok熱賣 等
這是我的一些選品主見,主要考慮就是利潤,參考的一些維度
也有群友喜歡開發冷門產品或者開發關聯流量(蹭熱品的配套)等等不同思路
參考指標都不同。
(來源:二狗聯盟)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