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收藏,可在 我的資料庫 中查看
關注作者
您可能還需要

變天!利用壟斷地位強扶自營,亞馬遜第三方業務或被叫暫停!

命途多舛

變天!利用壟斷地位強扶自營,亞馬遜第三方業務或被叫暫停!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某亞馬遜賣家維權組織近來聲稱,已有不少賣家收到亞馬遜官方的“警告信”內容指出,第三方平臺可能在美國國會通過監管數字平臺行為的法案后被迫關停

跨境行業協會Online Merchants Guild表示,剛開始這封郵件的收信人大多是過去與亞馬遜公共政策團隊(Amazon’s public-policy team)合作的頭部賣家,之后范圍逐漸擴大到幾乎所有第三方賣家。這封郵件鼓勵賣家注冊內部網站supportmallsellers.us的會員,以隨時跟進隨可能影響賣家“生死存亡”的立法進程。

據悉,supportmallsellers.us要求賣家在注冊時提供郵箱以及準確的營業地地址或居所、住所地地址,并注明“填寫詳細地址或將有機會與國會議員直接對話”。亞馬遜此舉可以說是細思極恐,曾經傳統實體書店的終結者能坐擁全球電商平臺的頭把交椅離不開第三方賣家的一路相伴,如今亞馬遜不惜將為自己一路披荊斬棘打下萬里山河的“功勛”作為政治籌碼出賣給政客,聞著也傷心。

亞馬遜指出兩黨議員在6月曾提出一套法律議案,其中就包括禁止電商平臺利用自身優勢打壓競品,目的是為狙擊向來“艷壓”第三方賣家產品的亞馬遜自營系列。

美國反壟斷組織American Economic Liberties Project的執行主管Sarah Miller稱,國會近來對亞馬遜動作不斷,一方面是由于亞馬遜利用市場壟斷地位打壓中小型賣家的丑聞甚囂塵上,國會不能再坐視不理任由其攪亂市場經濟;另一方面,亞馬遜如今的市場地位不得不讓國會也忌憚三分,用政治手段給其一記“殺威棒”,也可以說是“小快人心”。

亞馬遜近來被踢爆“復制”印度站點熱銷產品轉而上架到亞馬遜自營,“走后門”將自家產品推向搜索靠前的位置;The Markup的另一項調查顯示,亞馬遜引以為豪的A10算法竟然毫不吝惜地把黃金購物車(Buy Box)的展示位幾乎全引向亞馬遜自營美國立法委員會就亞馬遜否認上述爆料進行過公開指責。

亞馬遜的丑聞不過是茶余飯后的閑聊的談資,賣家們最擔心的是,未來的某一天,亞馬遜第三方賣家平臺會像日本筑地市場般不復存在,沒有了土壤,種子又如何生根發芽呢?

亞馬副總裁Dharmesh Mehta出面回應,如果上述法案被通過,賣家可能無法在亞馬遜再次銷售向外界釋放這樣的訊息為的是號召賣家們積極開展“自救行為”,另外,也希望立法者能看清賣家也就是他們口中被亞馬遜壓榨的群體的真實的想法。國內外媒體對爆料內容的大肆報道不過是為了博噱頭,而且相當得片面。

互聯商務委員會(Connected Commerce Council)發博文寫道,國會提出的法案,特別是《美國線上選擇與創新法案》(American Choice and Innovation Online Act),將迫使亞馬遜停止在平臺上銷售自營產品。該貿易組織評論道,亞馬遜要么關閉占平臺業務40%以上自營版塊,要么剝離第三方賣家平臺業務,無論怎么選,都是“斷臂保命”。

另一方面,眾議院議員Ken Buck是這項法案的共同提案人之一,他公開指責亞馬遜的言論實為煽動對立,危言聳聽。法案旨在規制亞馬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行為,亞馬遜在遵守反壟斷法的前提下并不會面臨二選一的局面。Buck在推特上發帖稱,亞馬遜威脅賣家們,反壟斷修正案一旦通過則將面臨被驅逐的境地,這單純是無恥報復的表現,把賣家們推上反對法案通過的風口浪尖,等于是讓賣家陷入更為嚴重的經營風險。心狠手辣如亞馬遜,可見一斑。

最近的一份亞馬遜《小企業賦權報告》(Small Business Empowerment Report)表明,截至2021年8月底,美國站點有超過50萬個第三方賣家。2018年,第三方賣家占亞馬遜所有站點銷售額的58%。從業務貢獻上來看,第三方賣家向來舉足輕重,假設第三方賣家被“驅逐”,那么亞馬遜偌大的FBA倉庫將會被閑置,平臺商品庫存以及多樣性也會因為第三方賣家的缺位而黯然失色,關停第三方賣家平臺顯然不太可能。

Online Merchants Guild的執行董事Paul Rafelson表示,亞馬遜正在搶奪“定義權”,以規避法案的束縛。Rafelson聲稱,“我們不是一個平臺,我們是一個店鋪”,這樣的言論完全顛覆亞馬遜以往的立足點,即扮演第三方平臺為賣家搭建虛擬店鋪收取傭金的角色。亞馬遜的“詭辯”意在將統一收取賣家營業稅以及為商品故障兜底的責任一并甩鍋。最近加州的一項判決寫道,亞馬遜須對平臺銷售的產品承擔責任,加上線上銷售稅的變動使得亞馬遜更難從法律的角度辯駁

不過Online Merchants Guild給出另外的看法,按照亞馬遜說法,賣家的立場將更為受限。假如亞馬遜真的從“平臺”變身為“店鋪”,則與Costco或沃爾瑪很像,后兩者上架自營產品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亞馬遜若有心讓第三方賣家充當供貨商的角色,貼牌上架自營店鋪,那么就能徹底擺脫“假公濟私”的不利輿論,如同沃爾瑪,利用本有的市場優勢盡可能得壓低進貨價格,剝削賣家們本就微薄的利潤,另外賣家的后臺數據仍有很大的可能會被亞馬遜采集為己所用。總的來說,兩者之間“公平順差”并沒有得到修正,反而越拉越大。

無獨有偶,Uber和Lyft在面臨訴訟之時也是拿司機們擋槍,爭取他們的力量為公司游說。Uber和Lyft的司機最終被脅迫支持第22號提案。類似的經歷似乎將復刻到亞馬遜與第三方賣家身上。

(來源:AMZ實戰)

相關標簽:

分享到:

--
評論
最新 熱門 資訊 資料 專題 服務 果園 標簽 百科 搜索

收藏

--

--

分享
亞馬遜晚8點
分享不易,關注獲取更多干貨
18禁黄久久久AAA片|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秋霞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