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10月19日,第130屆廣交會落下帷幕。
從官方統計數據來看,本屆廣交會約有2.6萬家中外企業參展,累計上傳展品287.39萬件。其中,線下參展企業7795家,累計進館60萬人次。
在參展期間,有南京的媒體問我們能不能以“廣交會的變與不變”為主題,幫他們采訪一些企業。
對于熟悉廣交會的人來說,我剛剛列舉的數據,恰恰就是本屆廣交會最大的變化——廣交會的全稱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最重要的原本是“交易”二字。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通過任何渠道獲得有關“交易”的數據。
我與我的同事在廣交會現場隨機采訪了20多家企業,涵蓋機械、文具、箱包、醫藥、家居、照明等行業。有意思的是,在這些生意人口中,我們聽到的內容更多與“情懷”有關。
廣東瑞榮泵業有限公司分別在機械和新能源展館都有不小的展位,董事長陳國榮是一位老外貿。
本圖來源于焦點視界
廣東瑞榮泵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榮先生在廣交會現場接受焦點視界的采訪。
我很直白地問他,“既然能有預想到這屆廣交會(線下幾乎沒有海外采購商)的情況,為什么還要參展,并且是拿那么大的展位參展”?
其實這個問題是有一個“現實”答案的,在我們的采訪和此前公眾號的評論里,都曾經出現過這類答案。
但是陳國榮對我們說,如果只是想做表面功夫,完全沒有必要搞這么大的展位。
陳國榮在朋友圈里每天都會分享很多廣交會參展的圖片,這些都是給客戶看的。“疫情后的第一屆線下廣交會,國家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國制造,作為企業應該義不容辭地配合,這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
事實上,我們不否認的確有展商在“摸魚”,但更多的人依舊在努力地參展。
本圖來源于焦點視界
在我們直播的過程中,很多現場的展商會過來跟我們說,來我們展位啊,幫我們多宣傳宣傳。他們努力地引導我們的鏡頭,努力地推介自己的產品。
我們也在照明行業的一個展位上遇到正準備直播的工作人員,她正在一遍一遍地演練臺詞,盡管不少人說線上(展會)的直播其實效果不好,但這絲毫不會影響他們的熱情。對于從疫情中走過來的企業來說,他們會努力去抓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這種努力,更甚于從前。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屆廣交會上有多少國外采購商到場或者拿到多少訂單并不重要。過去一年多的疫情給全世界的制造業都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痕,我們都總喜歡講“劫后余生”,而廣交會就是大家伙兒展示自己“劫后余生”的平臺。
本圖來源于焦點視界
之前我看過一篇世貿組織副總干事張向晨的采訪稿,張向晨表示,“廣交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而且時間越持久,就越會綻發出自己的光彩,它已成為世界的一個公共產品。”
世界期待這個“公共產品”已經很久了,而這也是本屆廣交會的價值所在吧。
本圖來源于焦點視界
(來源:麥可談跨境)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