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從《日經中文網》9月17日的報道中獲悉,在全球智能手機產業領域,臺灣的零部件廠商正逐步贏得世界標準的主導權。在金屬機殼和內置攝像頭的光學鏡頭等主要零部件領域,臺灣企業占據巨大市場份額。這是滿足客戶嚴苛要求,不斷磨練技術實力的結果。在被視為日本傳統優勢領域的精密零部件市場,來自臺灣的“壟斷型企業”正在加強攻勢。
美國蘋果“iPhone6”在9月9日發布。而獲得這款“iPhone”大額金屬機殼訂單的是臺灣的可成科技。此前,負責“iPhone”組裝的鴻海精密工業幾乎一直保持壟斷地位,但可成科技憑借較高的技術實力搶到了訂單。
可成科技專注于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金屬機殼業務,是該領域世界最大企業。全球份額(按產能計算)達到約30%。其通過精確切削鋁和鎂合金塊進行成形的技術深受好評。每個機殼的加工時間達到約30分鐘,但在外觀的精美做工方面具有優勢。也因此迎合了在希望在新款手機上突出高檔感的蘋果要求。
可成科技1984年在臺南市成立。醫生出身的董事長洪水樹自信的表示,模具和表面處理技術全部為自主開發??沙煽萍?013年前后進入智能手機領域,隨后一直向臺灣宏達國際電子(HTC)和索尼供應機殼。為了向iPhone6供貨,將把9月底的產能比去年底擴大30%。
在全球電子產品的金屬機殼方面,可成科技和鴻海等臺灣5大型企業掌握著約90%的份額,可以說幾乎被臺灣企業所壟斷。韓國三星電子今年春季上市的“Galaxy S5”曾向可成科技訂貨,但可成科技以“沒有多余產能”為由拒絕。
結果,三星采用了樹脂材質機殼。為此,三星在具有高檔感的金屬機殼大行其道的市場上陷入了被動。機殼采購的失敗甚至被認為是三星4~6月期業績時隔9年出現銷售額和利潤雙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此看出,臺灣的零部件領域“壟斷型企業”正在成為左右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存在。
此外,內置攝像頭的光學鏡頭領域也是臺灣企業的“天下”。其中,掌握全球份額(按供貨量計算)30%以上的是大立光電。其借助超過400項的自主專利,生產著厚度約0.1毫米的極小鏡頭。
大立光電現任首席執行官(CEO)林恩平的父親,企業創始人林耀英在數碼相機開始普及的2000年代初期,曾與日本企業展開競爭,嘗到了苦頭。因此發誓通過智能手機卷土重來。其搶先取得了低成本塑料制鏡頭等專利,這成為了搶占市場的原動力。
大立光電傾注心血利用自主開發的射出成型技術和生產裝置,來提高精度和生產效率。據稱,為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還將致力于高規格產品。目前的產品主流像素是800萬,但林恩平表示,1千萬像素以上的產品訂單也在增加。
不過,席卷智能手機產業的臺灣企業的也并非就能一直將優勢保持下去。臺灣宸鴻科技(TPK)在觸控面板領域,包括筆記本電腦用途等在內擁有全球10~20%的市場份額,但2013年下半年以后,收益急速惡化。中國大陸企業,深圳歐菲光科技發起的攻勢便是原因之一。
宸鴻科技的優勢在于只需輕輕觸摸即可操作的“靜電容量式”技術。曾被用于2007年上市的第一代iPhone,已攀升至該領域全球最大廠商行列。而深圳歐菲通過向市場投放采用薄膜基板而非以往玻璃基板的產品,以價格僅為玻璃約三分之一的優勢,攻破了宸鴻科技死守的堡壘。
智能手機的技術革新日新月異。零部件龍頭企業的勢頭究竟能夠保持到什么時候?這也將成為預測智能手機市場前景的試金石。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