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經歷了活久見的海運高價,不知道還會遇到什么,結果在三四季度交接之際遇到了缺電。從各方面信息來看,不論是碳排放還是缺煤、氣候、用電增長等其他原因,缺電估計都是不爭的事實。各家外貿工廠以限電為主題讓客戶做好延期準備的郵件已經如雪片般飛往海外,相信海外的供應鏈很快會做出反應。
四季度可能是一個最“貴”的冬天。
天然氣已經漲價,原因有多方面,在人類加快碳排放達標、追求環保可持續過程中,能源結構調整會帶來各種不適應,而煤炭由于運輸、疫情、減產等方面的原因,短時間內也出現了短缺。根據南方某省的文件顯示,不僅僅是國慶前,甚至是第四季度都面臨電力缺口。
圖片來源:南方某省文件掃描件截圖
供應鏈
缺電引發供應鏈波動
10 月份的訂單如果要延期出貨,考慮到漫長的塞港和卡車擁堵,趕上旺季銷售的可能性和比例大大降低,轉移供應鏈產地也來不及了,取消訂單或成為可能。明年春季訂單尚需觀察,轉移部分訂單到東南亞應該是考慮范圍內的手段。
零售商們手上的庫存變得尤為寶貴,考慮到各自現金流和庫存情況,零售商和批發商估計都會做出相應的調整,調高價格保住旺季庫存,或者抓緊促銷,價格上漲變得沒有那么難以接受。
考慮到缺電導致的供應鏈零配件供應緊張及價格上漲,幾乎所有商品的采購都將面臨交期延長和價格的不確定性,所有這些預期都會推動整體跨境商品供應鏈的緊張和價格上漲。
所以已經有貨在海外倉或者已經在備貨路上的賣家,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權,如果品類合適,要抓緊趁著目前海運貨代推動的海運價格松動的窗口期,抓緊備貨,而非耐用商品優勢強過耐用商品。
消費市場
關注服務消費回歸
對賣家而言,唯一不確定的就是消費者的腰包是否足夠充足。經歷了漫長的疫情,疫苗接種逐步覆蓋到一定比例后,社會活動開放帶來的經濟活力釋放程度,有多少能轉化為消費能力還存在不確定性。
圖一:美國服務消費與商品消費背離,圖片來源:縱騰集團整理
2020 年電商消費增長有來自疫情的催化,此外,服務消費/商品消費的倍數從 2.2 跌至 1.8 (如圖一),說明還有很大一部分增長來源于服務消費被壓抑,轉移到商品消費這塊的增量。
圖二:美國居民消費滾動12月累計值,圖片來源:縱騰集團整理
疫情壓抑釋放后,服務消費將迅速回歸,商品消費勢必承受下跌的壓力,重新回歸2019年的消費增長曲線。未來一段時間內,預計消費增長較快部門應該依次為:1、服務消費;2、非耐用品消費;3、耐用品消費。
目前來看,耐用品消費更多地還處在下行通道,所以電商企業需要重視非耐用品消費。汽配類商品消費和鞋服類低價值商品,在年末旺季也有較大市場。
圖三:美國服務業存在較大缺口,圖片來源:縱騰集團整理
旅游和公共娛樂、餐飲也會成為疫情后消費者的消費重點,周邊相關商品值得關注。
運力端
成本上漲在所難免
美國港口工人進入新一輪談判周期,代表美西碼頭工會的 ILWU 與代表美西 29 個碼頭和 70 家船公司的 PMA 的勞資合同談判周期一般是 6 年,本輪合同是 2022 年 7 月 1 日到期,所以相關談判的博弈已經圍繞碼頭自動化展開,為了爭取更多賠償和新的崗位,加上目前的嚴重塞港, ILWU 的談判籌碼似乎更加充裕些。
根據合同工規定,雖然合同有效期內禁止罷工,但是怠工是很難避免的,根據以往的經驗,談判前后各種罷工和對抗難以預料,甚至會出現需要總統干預才能平息的地步。所以適當考慮墨西哥灣和美東中轉是 2022 年賣家的必選項。
圖四:跨境空運各線路運價,圖片來源:中金研報
如果說 2020 年的海運價從黑天鵝變成了 2021 年的灰犀牛,那么 2021 年相對平穩上漲的空運價在年底旺季是否會變成另外一只黑天鵝也有待觀察,特別是世界各地疫情放松管制后帶來的經濟復蘇,導致航空運力被進一步稀釋,海運價格又成為航空價格高位的潛在支撐。
快遞價格上漲也非常明確。DHL宣布 2022 年 1 月 1 日起,主要市場產品服務價格平均增長 4.9% ,以抵消高漲的運營成本。歐洲市場,英德法意西荷比等國提高 4.9% ,瑞典提高 5.4% ,印度提高 6.9% ,亞太地區提高 4.9% 。聯邦快遞計劃 2022 年 1 月 3 日提高集團快遞部門(美國內及進出口業務)、地面、到家寄遞的運費,平均漲幅 5.9% ,貨運漲價 5.9-7.9%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快遞業務及地面運輸、貨運產品也將收取價格不等的燃油附加費。
一切的一切指向 2022 年,成本上漲幾乎更加難以避免。是犧牲份額,用漲價守住利潤,還是控制住價格守住規模,或許又是擺在賣家面前一道兩難的選擇題。
(來源:ZT觀察)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