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于平臺,獨立站的其中一個優勢就是有較高的品牌溢價。選對了產品(點擊藍色字體可學習如何選品)后,又能有多少人通過合理的定價策略真正實現了高溢價呢?
一般而言,一款產品的銷售價格,既取決于產品本身的成本,也取決于用戶愿意為產品付出的價格,還取決于賣家的銷售策略。因此,我們該如何給產品定價,才可以既滿足我們的盈利,又能讓用戶滿意?
這里有5種定價策略,快來一起學習吧~
這是一個基礎公式,但基本邏輯很明顯:產品售價越高、成本越低、銷售數量越多時,你能獲取的利潤也就越高。可事實上,售價太高,可能會影響產品銷量;售價過低,本來利潤就薄,一做活動打折促銷就跟白送一樣。只有合理定價,才能擁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為了保證足夠的利潤,在制定售價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明確這件產品的實際成本是多少。從跨境電商獨立站行業來講,產品成本=進貨成本(包括產品進價、快遞成本)+獨立站成本(包括均攤后的推廣成本、平臺費用、活動扣點)+跨境物流成本+售后維護成本(包括退換貨成本、破損率)+其他綜合成本(譬如人工成本、跨境物流包裝成本等)。這些加起來之后的成本,才是你的實際成本,而不單單只是你的進貨成本。計算出實際的產品成本后,我們自己心里就會有個數:大概產品賣多少錢才能不虧。
比如所有成本加在一起后,原來進價20元的產品,實際成本是25元,此時你要還按照30元來定價,原本以為50%的利潤其實就變成了25%。在這種情況下,售價可以考慮適當上調。
當然,產品售價不單純是由產品成本決定的,可以影響售價的因素還包括產品本身的屬性價值、市場競爭情況、用戶愿意為此支付價格的高低等等。以耐用品和快消品舉例,消費者在購買耐用消費品時,選擇性較大,會仔細比較各品牌產品的性價比,購買決策相對復雜;在購買快速消費品時,一般不會太慎重,購買決策隨意性較大。基于以上購物習慣的不同,我們在制定價格策略時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總體來說,耐用消費品更注重價格的競爭力,單件產品的利潤相對較高且穩定;而快消品則要保證足夠的活動折扣空間和利潤空間,因此價格上是標價偏高、賣價正常或偏低。
知道產品成本是多少(賣多少不虧本)、產品市場價位段為幾何,其實已經足夠定價了。但具體該怎么操作呢?我們有幾條定價策略可供參考:
根據市場上同類產品定價區間進行定價,可參考競品和市場的相應價格,靈活調整。
按照簡易的數學公式進行計算,銷售額=單價×銷量=總成本×(1+目標利潤率),設置不同的單價、銷售額、利潤率進行多輪A/B test,然后找到自己滿意的定價。
單品定價稍高,但實際進行降價銷售,刺激用戶購買,比如折扣價、驚爆價、底價等。
套餐組合銷售,提高整體銷售額,比如套餐、階梯折扣、滿額返、滿額贈等。
給予額外禮品或服務,提高用戶忠誠度,比如贈送小禮品、提供傭金、VIP特權、額外免費服務等,這種策略適合高價產品。
在5種定價策略中,前2種屬于初級策略,后3種屬于后期運營時涉及到打折促銷活動時的產品定價策略,其中還有一些小技巧:
比如錨定技巧——將A款產品定為超高價,其替代產品B定為正常價格,消費者在對比時會更想購買B款產品;
比如非整數小技巧——設置產品價格為9.8或者19.8,這樣的數字,更能讓消費者產生出10元不到、20元不到的微小差異;
再比如湊單小技巧——當店鋪在進行滿300減50活動時,產品價格可設置為湊到298、297,還需要再多買一件才可以湊夠300以上,這樣的定價策略也是一種增加整體銷售額的做法。
最后,有一個小提醒,無論采用哪種小技巧,都不要過度,不要傷害用戶的感情,一旦用戶有上當受騙的感受,會大大降低對品牌的好感度,得不償失。
(來源:出海參謀圈)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跨境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