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亞馬遜上近56%的產品都是由190萬家第三方賣家店鋪售出的。
有外媒評價,雖然貝佐斯已經卸任亞馬遜CEO,但亞馬遜仍在延續“尋求他人利潤空間下的商業機會”的“傳統”。正如兩位商界學者Andrei Hagiu和Julian Wright近期在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所述,亞馬遜“有很多方法去壓榨平臺賣家的利潤空間”。該篇文章提到,亞馬遜吸引了盡可能多的賣家加入其平臺,加劇了賣家之間的價格競爭;作為平臺方,亞馬遜可以修改產品上架費用,使用不公開透明的方式去調整其產品推薦算法,“隨意主宰”賣家的排名;在對銷售數據進行分析后,亞馬遜能更早窺探市場趨勢,甚至推出與三方賣家產品并無二致的自有品牌產品參與市場競爭。
以上種種因素,讓亞馬遜賣家如履薄冰一般在平臺經營,前段時間的封號潮更是震驚業內。話雖如此,卻仍有一大批資本(數十億美元)涌入亞馬遜,去收購那些富有潛力的亞馬遜第三方賣家品牌/店鋪。據MarketPulse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4月以來,包括Thrasio、Berlin Brands Group和Perch在內的74家亞馬遜品牌收購商已經從市場籌集了近90億美元。而這一始于美國的市場趨勢現已蔓延至歐洲,已經火爆到甚至有一家收購商為成功售出店鋪(或品牌)的亞馬遜賣家提供特斯拉一輛的程度。
【小貼士】更多亞馬遜市場洞察、選品趨勢,可戳這里,免費下載亞馬遜老板周刊詳閱!
資深業內人士表示,這其實是零售線上化趨勢下,投資者想要從爆火的數字經濟中分一杯羹的體現。出于亞馬遜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等有利因素,適應性強的第三方賣家在平臺干的風生水起。亞馬遜原生品牌,國內大賣之一安克創新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去年,安克創新在深圳成功上市,估值高達80億美元。
如果說亞馬遜可以搞數據流的中介業務并從中獲利,那么其他人同樣可以從亞馬遜上拿到有用的數據情報。近期熱門的亞馬遜品牌收購商就是這樣一群“精明的生意人”,有大量資本背書的品牌收購商可以買下亞馬遜上店鋪銷量不錯的品牌,并以此加深對亞馬遜算法的洞察,再順其自然的走數據化運營的道路,從而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之中。以Thrasio為例:據悉,Thrasio目前已經籌集了18億美元的資金,擁有150個品牌和22000余個產品。而它的野心,是成為一家重量級的消費品企業,一家為數字時代而生的新“寶潔”公司。
作為一名前賣家,Thrasio的收購總監Jim Mann對在亞馬遜平臺上運營的風險較為熟悉。他稱亞馬遜第三方賣家為“在別人家地上蓋房子的人”,而平臺大多數業務都已經回歸到平臺本身。但Thrasio官方仍認為,通過注入資本、加強在平臺、營銷和供應鏈等幾方面的專業知識,品牌收購商依然可以通過提高被其收購店鋪的營業額和利潤率來實現盈利。通過幫助亞馬遜零散的三方賣家實現“工業化”,并為其提供高質量且可靠的服務及listing。Thrasio表示,公司正在為亞馬遜提供其想要的東西,是亞馬遜有價值的合作伙伴之一。但Mann本人卻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任何亞馬遜品牌收購商的能力都還沒有大到足以改變亞馬遜市場動態的程度,都只是“(亞馬遜這顆業內太陽上的)太陽黑子”罷了。
除了將店鋪出售給亞馬遜品牌收購商,作為賣家本身,還可以走其他渠道來降低店鋪的脆弱性。HBR文章中提到的一種方法是,賣家可以把亞馬遜作為一個門店窗口,同時通過Shopify等平臺,建立自己的獨立站業務。正如Shopify的首席執行官Tobi Lütke此前所言,如果亞馬遜是想建立屬于一座帝國,那Shopify就是武裝叛軍(的裝備庫)。
許多亞馬遜賣家可能仍會得出結論,認為當下是向資金鏈充盈的亞馬遜品牌收購商出售店鋪的大好時機,但對市場而言,最后可能難以迎來理想中的完美結局——資本通過收購和精細化運營降低大賣被封號的風險或許真能盈利,但這樣做,其實只會進一步加強亞馬遜在市場上的霸主地位。
(來源:AMZ實戰)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