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建國之前,馬鈴薯就已是美國人的家常食材。但過去20年來它在美國日漸失寵,這樣的改變來自于怕胖或健康導向的忌吃淀粉風潮及進食的追求方便性。
雨果網從《星島日報》9月2日的報道中獲悉,全美各種類馬鈴薯的年總食耗量從在1996年的最高峰,到美農業部統計中最近期的2012年,已減少近25%,降至平均每人每年52磅。
而鮮制馬鈴薯——泛指烤、切丁、打泥或碎末等烹飪方式——的年總食耗量,甚至減少得更嚴重,從1970年的平均每人每年約47磅,到2012年僅剩約27磅,減幅超過40%。
現代生活分秒必爭,美國人愈來愈少親自烹飪,相對則追求進食的方便性。今年47歲、現擔任專業顧問的戴爾女士表示,她是吃遍各種做法的馬鈴薯長大的,但現在她卻避免做馬鈴薯菜肴,就是為了節省時間。再者,她也忌吃易胖的薯條,對薯片更僅偶一為之。
邁阿密(South Beach)飲食瘦身法、阿金(Atkins)博士低碳水化合物減重飲食法等的興起,都強調應該極端限制淀粉的攝取量,也重創馬鈴薯的庶民食品聲譽。不過馬鈴薯仍是項大生意。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美國馬鈴薯作物的產值在2012年約為40億美元。而馬鈴薯加工品的產值則更高。據研究機構Euromonitor估計,2013年各類型薯片的銷售額達75億美元。
業者試著以新產品、新口味及促銷,像是開發出比較健康的薯條、用指頭大小馬鈴薯粒做成的美食選項等,重新炒熱馬鈴薯的人氣。
民間產業組織美國馬鈴薯協會目前則在生活時尚雜志上強打廣告,塑造馬鈴薯是健康食品的型象。新廣告將閱眾導引到該協會網站,上面有以馬鈴薯為主的食譜、馬鈴薯的營養成分及其他訊息。按美國農業部的資料,1個炙烤到五分熟的新鮮褐皮白肉馬鈴薯,約有168卡路里的熱量、37克碳水化合物、幾乎沒有鈉或脂肪、還有許多的鉀及維他命C。
新鮮馬鈴薯的價格波動極大。以愛達荷州褐皮白肉馬鈴薯為例,據該州福斯市研究與推廣中心的經濟學家派特森(Paul Patterson)追蹤,今年5月底時每擔(100磅)還賣到8美元,8月初時已跌至3.25到4美元。擁有一部分愛達荷州DB Reed農場的農民瑞德(Bryon Reed)表示,最近的崩跌,是他從事農業40年來所見過最劇烈的一次,讓他在短短3周內就損失了約25萬美元。
雨果網了解到,現代化的深加工處理,是美國馬鈴薯升值的重要一環。據統計,美國馬鈴薯加工制品的產量和消費量約占總產量的76%,馬鈴薯食品多達上百種。全國300多個企業生產油炸馬鈴薯片,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馬鈴薯食品60公斤。此外還會加工成淀粉、飼料和酒精等,加工量已占到馬鈴薯產量的85%左右。先進的加工工藝和完善的馬鈴薯加工體系為美國馬鈴薯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為美國馬鈴薯產品開拓了廣闊的市場。(編輯/雨果網 何志勇)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