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時刻。
以美國港口為例,不管是從錨地統計、海運預定量,還是從庫存及銷售數據來看,美國各個港口的擁堵都非常嚴重,且在“不斷惡化”之中。針對此情況,CMA CGM(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做出預測,表示擁堵情況帶來的運力限制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雖然美國的進口系統已經接近極限,但九月份,為旺季備貨的賣家們有更高的海運需求,而當下,碼頭泊位已經爆滿,船只被卡在錨地,惡性循環之下,一箱難求的情況將持續,物流延誤情況將隨之而來。
錨地被“困”船只數量達新高
根據南加州海運交易所(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數據顯示,8月29日單日,有47艘集裝箱船在洛杉磯和長灘港附近拋錨或“漂流”,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而在疫情之前,在相同位置,平均數量只在16艘左右。
MarineTraffic的自動識別系統(AIS)船舶定位數據同樣顯示,八月末,南加州港極度擁堵,有超過半數的船舶因錨地位置已滿而被迫漂流海上。
在途船只數量驚人
提及洛杉磯和長灘的物流前景,Hapag-Lloyd相關人士表示,銷售旺季和預運貨物導致的進口高峰近在眼前,或許到今年結束,加州相關港口的錨地也無法清空。洛杉磯海灘港的預測數據顯示,9月最后一周的港口的裝載進口量可能會達到120,928個二十英尺當量單位箱,相比九月初89,980個標準箱的進口量激增了34%。
而洛杉磯港的給出的預測更驚人:9月12日至18日一周的進口量為190,937個標準箱,是八月最后一周做出預測進口量的兩倍。另外,根據FreightWaves 給出的數據顯示,(船箱)托運人預定指數在近幾周大幅上升,9月下旬和10月抵達美國港口的貨量將繼續增加。
賣家庫存仍未得到有效補充
截止到目前,美國各港口的進口量已創新高,但各品類的庫存仍然跟不上市場的需求速度。想讓庫存與銷售水平回到疫情前的平衡點上,貨物進口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針對這一點,各品牌方的心理預期也不甚明朗。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的月度報告顯示,7月份,客戶對庫存預期的情緒指數已經降至25分,跌破歷史低值:
美國經濟分析局(BEA)公布的月度零售庫存與銷售比率(數據或有滯后性),同樣印證了美國市場庫存供應不足問題的嚴峻性: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Jason Miller分析了經通貨膨脹調整后的(不包含機動車及汽車零部件)BEA數據后表示,雖然現階段的零售庫存量遠高于疫情發生前,但由于銷售同樣走俏,導致庫存與銷售的比率遠低于疫情前水平。6月份,庫存與銷售比例再次微跌到96:/100:
(制表:Jason Miller)
此外,Miller對6月份批發和零售進口特定類別的銷售和庫存量進行了對比:
(制表:Jason Miller,家居家具及服裝服飾等品類的庫存量在下降,銷售量卻在正增長,是美國各大港口擁堵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不止美國,全球供應鏈都陷入了失衡的境地。原以為只是暫時性的供應鏈緊縮,現在大概率得持續到今年結束。各大不可抗力因素對生產端及物流端產生了不小影響。關鍵零件及高質量未加工材料的短缺、電力價格上漲、運費飆升等因素無限度拔高了賣家出口成本,一些賣家已經完全放棄靠海運及時將貨物運至海外倉庫的這條路。
Musical Electronics Ltd是一家從事藍牙音箱及魔方等產品生產的公司。其相關負責人Christopher Tse表示,今年3月份以來,益智玩具中使用的磁鐵價格上漲了約50%,制造成本增長了約7%。“因為價格成本一直在變,我甚至不知道我們做魔方到底能不能掙到錢。”
【福利放送!】1000+供應商、4大產業帶專區、8大產品類目、10W+人次!2021CCEE(廣州)雨果跨境電商選品大會現在已開放報名!點擊立即參與!
即使是在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的國內,也在小規模的病例確診后不得不暫停生產線或是港口的工作——一名碼頭工人確診新冠感染后,寧波港停工2周;而此前,深圳一碼頭也發生過類似情況。
世界第七大集裝箱班輪公司臺灣長榮海運公司總裁 Hsieh Huey-chuan在8月20日的投資者簡報會上也表示,“港口擁堵、集裝箱短缺、運力跟不上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今年年底,甚至是明年年中。如果全球疫情不能得到有效防控,港口擁堵可能會成為新常態。”
據Drewry World Container Index數據顯示,相對2020年5月,現在從亞洲到歐洲的集裝箱價格已經漲了10倍左右,從上海到洛杉磯的運費增長了6倍以上。匯豐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在一份聲明中也提及,世界供應鏈已經脆弱到一但變故發生,影響將難以預測的境地。
新加坡Maybank Kim Eng Research Pte.的高級經濟學家Chua Hak Bin提到,物流運費和半導體成本的上升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捷安特的生產商也表示,由于成本上漲,品牌只能提高末端產品的銷售價格(維持盈利水平)。
中國香港咖啡機制造商Eric Chan認為,鑒于市場對廚房家用產品的蓬勃需求,未來幾個月,供應鏈壓力難以釋放。主要聚焦在歐洲市場的Town Ray Holdings Ltd.的首席執行官Chan也透露,他們已經屯好了接下來一年產品生產所需的各種零部件,因為“少一個零件,我們的產品都沒辦法做。”
供應鏈失衡在東南亞更為明顯——傳統制造產業聚集地內的工廠,因為各種變異的新冠毒株難以正常運作。在越南,為了跟上出口需求,防止訂單外流,很多工廠的員工已經到了吃住都在廠里解決的程度。
制造業大佬也受到了大環境的沖擊——大型汽車制造商豐田在8月表示,由于供應鏈中斷及芯片短缺等原因,其在日本各地14家工廠產量將削減40%左右。而前文所提的美國零售市場,也在因為不斷上升的零售成本而陣痛;在德國,3000家接受德國工商會調研的企業中,超半數認為供應鏈問題將持續到明年。
供應鏈壓力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全球運力瓶頸。大賣和一些知名品牌或許可以靠著與船運公司簽署長期合作合同勉強完成庫存配平,但很多國內賣家通常都是找貨代公司負責貨物外運。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很多船司及貨代走的都是“價高者得”的拍賣模式,President Capital Management Corp.的分析師Michael Wang認為,亞美航線上大約60%到70%的運輸報價都是通過現貨或短期報價的方式執行的。這種拍賣式定價的方式,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2月。
但賣家別無選擇。
臺灣健身器材制造商Johnson Health Tech Co.的首席執行官Jason Lo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集裝箱貨輪公司都不愿意簽長期協議,大多數根據現價完成艙位預定的。World-Beater國際物流公司的相關主管Colin Sung提到,由于美國消費者不愿支付額外的運費,公司一個賣家客戶只能把70多個集裝箱的產品堆在深圳的倉庫里。這并非個例, Sung表示,公司客戶中,有60%到70%的賣家因為物流價格上漲而減少了出貨量。
對于中國以外的亞洲工廠來說,物流問題甚至更糟糕。韓國最大的集裝箱運輸公司HMM Co.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許多中國企業準備支付高于市場價格的費用使用他們的船只,來裝載貨物——很多中國企業多年來都將低價值部件的生產轉移到南亞和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市場,而這些企業,現在就面臨著將如何這些零部件運到工廠的難題。服裝及錢包生產商聯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Luen Thai International Group Ltd.)副總裁Sunny Tan表示,花那么多錢,只是為了把東西“搬來搬去”。為了滿足生產進度,很多品牌甚至只能選擇用空運的方式運送原材料。
新常態下的消費局面遠未到結束那天。除了電商興起、物流擁堵等原因,數量多且具備較強購買力的千禧一代給全球消費供應鏈帶來的壓力同樣不容小覷。而疫情、居家辦公及嬰兒潮一代人的退休趨勢,也帶來了搬家移居的“風潮”。在此種情況下,將有更多消費情形的發生——嬰兒潮一代消費者一般具有充足的資金運算,且消費欲望高漲。
同樣以美國市場為例,消費者將根據居住配置需求,完成南/北、內陸/沿海、城市/農村、高犯罪/低犯罪、高稅收/低稅收的動態遷居。大幅度的人員變動下,市場消費需求再次高漲。而另一方面,出生率的上升,鎖定了一波嬰兒出生潮流,受此影響,嬰兒用品、學校用品、衣服、玩具和電子產品的銷售將迎來新高潮。而為了刺激經濟復蘇,政府“發錢”的動作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將進一步拉高市場消費需求。為了趕上這一時機,將有更多貨物涌入美國市場,然后繼續堵在港口,造成了某種程度上惡性循環。
總而言之,現階段,賣家遇到的情況很多,能做的很少。
【小貼士】以上內容節選自亞馬遜老板周刊,更多市場洞察、選品技巧,可點擊這里,下載亞馬遜老板周刊詳閱
(來源:北美電商觀察)
以上內容源自外媒,由雨果跨境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雨果跨境不對其真實性、可靠性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