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為外貿實操指南——《C周刊》2013年11月刊的文章:
“9月22日早上,我接了一位外國客戶的電話,語速非常快,便請他說慢點。他說OK,但不到兩分鐘,又吧唧吧唧地講開了……短短十分鐘的通話,我度秒如年,使上吃奶的勁后,總算基本聽明白對方的意思了。掛掉電話那刻,我發現自己出了一頭汗。”Sean告訴C周刊,因為自己英語口語不好,所以跟對方溝通起來十分吃力。
Owen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他透露,由于自己聽力不佳,與客戶溝通時常常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對話,極易惹惱部分性子急的客戶,錯過合作機會。
“其實外貿業務員經常遇上英語說得不好的客戶,或者在接電話時自己聽不清客戶表達的意思等情況,特別是遇到印度、俄羅斯等英語講得不太好的客戶時,真的很著急。”Owen告訴C周刊。
面對如此尷尬的情況,業務員要如何弄清楚對方的意思,能否借用小技巧以幫助溝通呢?對此,多位業內人士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處理方法。
計策一:改為書面表達
“要瞬間把自己的印度腔、俄羅斯腔、中東腔、美洲腔的天賦值通通點滿,是不可能的,但遇到這樣的事也不用太過著急。老實說,我和母語不是英語的客戶做了這么多年的生意,即使到美國拜訪客戶時也得經常‘pardon’、‘excuse me’、‘again’等。”李智銳告訴C周刊。
英雄所見略同。“其實印度人的英語說得還算是好的了,母語是法語的客戶,說的英語才可怕呢!但不管如何,逃避和尷尬都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借助工具不失為良好的辦法。”劉曉亮說,“如果是在與客戶打電話時,聽不懂客戶表達,可以跟對方說‘I will text you’,然后第一時間發短信給客戶。發短信是不需要開通國際長途的,在短信中就可以告知客戶自己的Skype、WhatsApp、E-mail;如果是與客戶面談,則可以借助紙筆、圖片、視頻等工具。”
寧波某貿易公司,主營LED燈,主要出口巴西,其負責人方小姐告訴C周刊,自己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事,一般都采用電話溝通后以郵件確認的方式應對。“我一般是不打電話的,但總有避不可免的時候。此時,我通常會在和客戶通完電話后,再補封郵件。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電話溝通時理解有誤,另一方面也可以備忘,有個憑證。老外通常也會喜歡這樣的方式。當然,如果理解的內容,不是很確定的話,也可以對電話溝通進行錄音,事后再反復聽、多次確認。”
計策二:盡量用簡單的詞、短句
方小姐表示,對于弄不清溝通大意的情況,除了盡量和客戶E-mail溝通,業務員還可以根據自己估摸了解到的意思,反問客人,加以確認。
“我有個客戶,英語口語真的非常差,每次都無法弄清我的意思。但是他很可愛,每次我說完后,他都會說OK,然后繼續表達他自己想說的。雖然這樣一來一往很耗費時間,且他依舊聽不懂我說的內容,但我聽懂了,他至少也把自己要表達的表述清楚了。同理可得,我覺得這個方法,對于咱們中國的業務員也可適用。”她表示。
Isis告訴C周刊,不同國家的口語不同。其中,印度英語的口音、語調、遣詞造句和中國人學的英語差別較大,但口音有規律可循,可靠多聽來適應;俄羅斯人的英語語調尚可,口音也沒印度英語那么重,遣詞造句的水平一般,不及印度。因此,業務員在和英語造詣不好的客戶交流時,應盡量用簡單的詞、短句。
對此,王榮剛認為,語言是個工具,每個人單詞量、發音可能有差異,最大的問題可能是說話習慣不同而已。“只要多交流幾次,就可以知道對方的表達習慣,然后再按照這個習慣、對方的思維方式來溝通。如此一來,應該能順暢不少。”他說。
計策三:打電話前,擬個腹稿
業內人士認為,業務員總是抱怨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地客戶的英語口音如何濃重,并非理智的做法。業務員自身的口語,在外國客戶聽來可能也有口音。因此,與其抱怨,不如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多跟客戶溝通,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他告訴C周刊,對于電話溝通比較生疏的業務員,可以在打電話前,先準備電話主題及提綱,這樣即使客戶有所回復,也能猜得出其大概的意思。
李智銳總結,業務員要克服這個問題,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首先,業務員還是外貿新人,不能很好地聽懂客戶說什么時,建議多通過文字溝通;
其次,如果實在需要電話溝通,多利用小技巧幫助理解。如果出現接收障礙的時候,建議業務員請客戶打完電話后發封郵件,或者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發封郵件給客戶確認;
最后,業務員要努力去適應客戶的英語表述。不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業務員深耕細作。
【小貼士】:請關注外貿人的實操指南《C周刊》,看1000多篇外貿實操“干貨”。http://cweekly.cif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