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人民幣正在加速國際化腳步,如今在歐洲等國外已經越來越受到歡迎。繼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之后,目前歐洲的盧森堡、德國的法蘭克福,以及加拿大的多倫多都計劃與中國簽署協議,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之一。
雨果網從埃菲社日前的消息中獲悉,由于人民幣國際化市場前景廣闊,許多國際金融中心競相成為中國及其影響區域的橋梁:香港、新加坡、首爾、倫敦和巴黎已和中國簽署協議,發行人民幣債券、允許人民幣和當地貨幣在貿易中直接結算并成立從事人民幣結算的國際貿易相關業務的銀行。此外,上述城市的企業在成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后可使用人民幣參與中國股市。目前盧森堡、法蘭克福和多倫多計劃和中國簽署類似協議,希望能獲得中國政府首肯。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數據顯示,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相比于2011年第二十一大支付貨幣的排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中歐商學院金融老師奧利瓦爾?瑞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至關重要,它將增強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和聲譽,提高中國在國際體系參與度同時加速市場化改革”。分析人士表示當一國貨幣成為賬戶貨幣(如企業發票所用貨幣),(跨境貿易或投資)支付手段和儲備的有價證券時(如外匯儲備),則說明該貨幣已成為為國際貨幣。
雨果網了解到,離岸中心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有著特殊意義。與其他國家貨幣國際化進程不同,人民幣國際化是在資本項目未全面兌換背景下推進的。由于資本項目未放開,海外人民幣無法回流到國內,海外人民幣缺少投資渠道,影響了人民幣持有意愿。而離岸中心作為人民幣“資產池”和“資金池”,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建設區域性債券市場,有助于擴大離岸人民幣資產種類,提高人民幣收益水平,增強人民幣吸引力。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特別是走向歐洲的步伐加快,歐洲市場對于人民幣需求也大幅增加,倫敦等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形成主要是市場作用的結果。未來隨著人民幣離岸中心的日益完善,人民幣的“外延”將不斷擴大,將從周邊貨幣、區域貨幣逐步發展成為國際貨幣;同時,人民幣的“內涵”也將不斷深化,從貿易貨幣、投資貨幣逐步向儲備貨幣發展。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