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到2017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額將翻一番,增至250億美元。據了解,中國奶粉買家開始減少對新西蘭恒天然集團的依賴,這為美國和歐洲公司打開中國市場、并改變乳業巨頭恒天然控制中國奶粉市場的局面提供了機會。
雨果網從英國《路透社》及新西蘭相關媒體的報道中獲悉:在全球市場供應了60%以上全脂奶粉的新西蘭,一直主導著中國進口市場,自2009年以來,新西蘭奶粉平均每月占中國奶粉總進口量的80%-90%。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銷售商——美國雅培公司及美贊臣營養品公司、法國達能公司和瑞士雀巢公司均從恒天然購買基粉,將其加工成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往中國。今年初,恒天然也開始在中國試點銷售自己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
然而,目前的情況有所改變。6月份時,中國從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和美國)進口的奶粉量激增,10月份時快速增長至 53%。業內人士稱,至少兩家跨國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商,已經削減了恒天然的供應或者計劃將中國市場供應多元化。
今年早些時候新西蘭的干旱限制了奶粉的產量,突顯出過度依賴一家供應商的風險。這種擔心在8月份升級,當時恒天然表示公司在其中一款產品中發現了潛在的致命病毒,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市場引發嬰幼兒配方奶粉和運動飲料的召回。中國乳制品行業從業人員表示:“中國的進口基礎奶粉都來自一家公司(恒天然)。這不是一種健康狀況。”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對本土廠商的不信任,促使中國消費者對外國奶粉的需求飆升。愈發嚴格的食品安全規定和中國牛群發生疾病也抑制了中國今年國內的奶粉產量,促使進口的奶粉數量在今年1-10月增加了大約三分之一。
恒天然則表示,一些需求快速增長的客戶尋求其他供應選項是很自然的,隨著全球的貿易增長超過新西蘭的供應增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得不尋求不同的供應商,這與對恒天然是否滿意沒有任何關系。
全球逾60%的奶粉出口來自新西蘭,新西蘭長期以來是中國進口奶粉的最主要來源。自2009年以來,新西蘭產品平均占到中國每月進口奶粉總量的80%-90%。今年6月,就在恒天然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前,來自其他國家的進口奶粉數量跳增,特別是來自歐洲和美國的奶粉。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到9月份,來自歐美國家的奶粉占全部進口奶粉的一半強。全球乳業網絡(Global Dairy Network)高管JohnShaskey表示:“任何非新西蘭的乳制品供應商在中國都受到了熱烈歡迎。”
為了在中國“二胎”市場上分一杯羹,今年早些時候,法國乳制品生產巨頭蒙太古已經與其中國合作企業簽訂了一份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更新協議,以確保其嬰幼兒及孕婦配方奶粉未來三年在中國市場上穩定供應。法國食品集團達能今年5月也宣布,將在中國投資3.25億歐元,興建兩家奶制品合資企業。據悉,法國牛奶制品能獲得中國市場的認可,與其乳品尤其是奶源的安全性密不可分。
歐盟是唯一一個在法律上禁止對奶牛使用激素的地區,奶牛從一出生后即受到官方監控,任何乳制品包括其奶源、奶牛都要做到質量可追溯性。相關法律還規定,蔗糖和果糖應避免在當做配料添加到嬰兒配方食品中。
業內人士認為,2012年,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超過50%;隨著洋奶粉紛紛在中國市場加碼,進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預計還將進一步走高,國產奶粉企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
雨果網了解到:針對客戶尋找其他供應商的情況,恒天然全球銷售部主任蒂姆?迪恩(Tim Deane)認為,由于全球貿易增長過快,超出了新西蘭的供應能力,越來越多企業不得不尋求其他供應商,獲取大量產品填補供應缺口。這和對恒天然滿意與否無關。分析師也表示,恒天然的主導地位并不容易被打破,仍需觀察歐洲和美國能否顯著提高出口能力。新西蘭乳品出口量超過其總產量的90%,并控制全球1/3的乳品貿易,其中大多數出口量來自恒天然。(編輯:何志勇)
【歡迎關注雨果網官方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