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泰國《世界日報》7月7日消息,泰國汽車制造業形勢還存在問題,雖然多家汽車零配件制造廠在2011年末特大洪水后逐漸恢復正常生產,但是目前的生產能力仍未能滿足市場,因購買新車數量增加而刺激汽車零配件需求提高,加上特大洪水被拖延下來的訂單仍有待完成,使得多個汽車零配件制造廠要需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流程。
泰國汽車零配件協會(TAPMA)發言人塔汪表示,各家汽車零配件制造廠的生產已經完全恢復正常,多數產能甚至超過100%,以因應新車銷量大幅增加而增長的需求。多數廠家要調整生產管理和人員管理,如增加加班班次,有數家工廠實施“分3批2班轉,工作4天休息2天”,即將工人分3批,每天2個班輪轉,開工16個小時,并且不規定固定休息日,但工人工作4天可休息2天,然后再回廠工作,平均加班2.5小時,使得產量增加,工廠基本每周7天都開工。
這些工廠采取上述管理辦法,主要是因為目前無法增加生產線或機械設備,雖然已經下訂單,但新生產線或設備安裝、調試前后要花6個月時間。多數工廠被迫暫時這樣進行管理,工人也不得不加以配合,如果出現問題必須馬上解決以保證生產進行。雖然已經作出上述安排,但生產仍趕不上市場需求。
上述情況不僅在汽車零配件工廠出現,汽車制造廠也有存在這方面問題,各家汽車制造廠已經進入滿負荷生產狀態,一些廠不到一分鐘就有一輛成車落地,速度已經很快難以再提速,但要安裝新生產線或建新廠房卻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辦到。因為特大洪水,打亂工廠的生產節奏,使得產量不正常,如果2011年產量能達到180至190萬輛,2012年的生產則不至于如此催促,廠商能夠有時間做更好的安排。汽車大廠家如豐田(Toyota)、五十鈴(Isuzu)已經在北柳興建新廠房,估計年底可投產。
工廠全力提高產量時也出現勞工問題,使得眾多工廠尤其是中小企業(SME)要吸收20%外籍勞工來補充工人。為此,協會與勞工部次長進行協調,以幫助工廠解決勞工不足問題,同時希望勞工部推進培訓更多的勞工,作為工廠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