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月份到3月份,印尼大蒜價格上漲了7倍,每公斤價格達到了6.28美元。
大蒜、和辣椒等主要調味品的價格上升將印尼通脹率推高到了5.9%。面對大蒜價格一路上漲,喜食大蒜的印尼民眾怨聲載道,這甚至引起了印尼總統的注意而親自過問。
據傳,印尼主要大蒜企業聯合起來,控制大蒜供應,操縱市場價格,因此印尼大蒜價格才會上升的如此之快。對此,印尼競爭委員會展開了調查。
雨果網從印尼《雅加達郵報》7月25日的報道中獲悉,印尼競爭監督委員會在周二啟動一場聽證會,對大蒜進口企業聯合操縱大蒜供應、推高國內大蒜價格的傳聞進行調查。
第一批被調查的13家公司中包括CV Bintang 、CV Karya Pratama和CV Mekarjaya等知名公司。 這13家公司的進口數量達23518噸,占2012年12月至2013年三月的大蒜進口配額的56.8%。
在聽證會上,印尼競爭監督委員會首席調查官Muhammad Nur Rofik表示:“這些公司通過控制進口時間等方式,蓄意控制大蒜供應,操控大蒜價格。”
大蒜是印尼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在今年1月份到3月份期間,由于供應短缺,大蒜價格飛漲至七倍之多,每公斤達到了6.82美元。
在印尼國內大蒜儲存量短缺之際,大蒜價格的戲劇化增長成了今年第一季度推高通貨膨脹率的重要因素。
今年三月份,印尼國內的大蒜、蔥和辣椒都出現了短缺,使印尼通貨膨脹率上升至5.9%,比印尼央行早前預期的5.5%還更高。
印尼競爭委員會除了發現進口商操控價格之外,也發現頒發進口許可證的印尼農業部和貿易部有關官員也牽涉到此案之中,
按照印尼農產品進口法律,農業部下屬有關機構負責頒發對進口農產品檢驗檢疫許可證,檢驗合格后,再由貿易部頒發合格產品進口許可證。
競爭委員發現,貿易部在為CV Bintang和 PT Dakai Impex等13家公司頒發合格進口許可之時,卻拒絕為這些公司的競爭對手頒發進口許可,這也成了印尼國內大蒜供應量不足重要原因。
但是這些被控公司的領導表示否認:“我們沒有互相串通操控打算價格,大蒜價格飛漲是由于政府的限制進口政策。如果政府廢除大蒜進口配額制,大蒜價格一下子就下跌了。”
雨果網了解到,大蒜是印尼民眾最喜歡的調料之一,但由于氣候和地理位置的原因,大蒜產量并不高,最高的時候也只能滿足全國5%的需求量,所以有95%的大蒜需要進口,而大蒜主要來源是中國,最多的時候占總進口量的99%。印尼中央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高達0.75%的通貨膨脹率中,食品組占了0.49%,其中大蒜占0.12%。(編譯:吳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