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123rf.com.cn
在德國的農村,人們正在利用生態垃圾,例如植物、木材及糞便等轉化為能源,為自己供電和提供熱能。目前,在德國已有92座村莊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另有350座村鎮已經或正在建設這種能源模式。小規模的能源生產商正成為德國可再生資源新的增長點。
目前,德國約有70%的可再生能源供應來自于可再生原料,而農業作物占據了可再生原料絕大部分的供應份額。
雨果網從《華爾街日報》7月15日的報道中獲悉,2004年,在政府基金和復興信貸銀行低息貸款的幫助下,德國中部村莊云德(JUEHNDE)75%的居民合作投資興建生態能源及輔助設施,將當地生態垃圾,包括植物、木材及糞便等轉化為能源,為當地居民供電和提供熱能。
如今,早年投資已經全部收回。例如,當地一戶居民于2004年出資2500歐元用于工廠建設,同時花費2000歐元更新自家供暖系統,按每戶居民年均節省能源費用600歐元算,時隔9年共節省5400歐元,投資成本盡數收回。目前,在德國已有92座村莊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另有350座村鎮已經或正在建設這種能源模式。
據了解,小規模的能源生產商正成為德國可再的生資源新增長點,約占再生能源供應的35%,而德國四大傳統發電廠只占5%。作為“放錯地方的資源”,垃圾的制造者一般都是來自能源的消費者。因此,德國正在改變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單軌能源供給模式,能源的消費者也有可能成為供應者。目前,云德的在建項目可將多余電力供給周邊居民,或者為電動汽車充電,也可出售給國家電網。
雨果網了解到,德國是一個資源匱乏而又十分重視環保的國家,為擺脫對能源進口和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近年來德國能源政策重點放在節約傳統能源、提高能效和發展新型能源三個方面,以期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可持續發展。德國對包括生物柴油、甲醇汽油及生物乙醇等替代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