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專利藥品價格下跌,零售環境日益艱難,雇傭成本逐年增長,同時還得與Chemist Warehouse和Priceline這樣的低價位藥店進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有53年經營歷史的澳大利亞藥店連鎖巨頭哈里森公司倒閉。遭遇相同宿命的另一家醫藥公司是Pulse 集團,該公司因負債7200萬美元而宣告破產。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說在未來幾年里經營藥店仍然大有可為,但是醫藥生意已經今非昔比,大不如前了。
雨果網從澳大利亞《商業新聞》近日的報道中獲悉,澳大利亞藥店連鎖巨頭哈里森公司倒閉后,收購其業務的接收公司表示,他們已經從該公司的15間藥房和7個藥店中心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哈里森集團成立于1959年,由沃倫?哈里森一手創辦。哈里森集團在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北領地和南澳都有藥店和醫療中心。其總部位于悉尼。
正如許多備受困擾的制藥企業一樣,有著54年經營史的哈里森醫藥帝國在一系列的重壓之下坍塌了:非專利藥品價格下跌,零售環境日益艱難,雇傭成本逐年增長,同時還得與Chemist Warehouse和Priceline這樣的低價位藥店進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Pharmacy Guild的發言人?特恩布爾說,接收哈里森公司的藥店能獲得巨大利潤,對此他并不感到驚訝。
他說,我們仍然認為社區藥店的業務仍然大有可為,但是有一點是很清楚的:社區藥店的業務狀況已經今非昔比了。這并不是說經營藥店不再
Pulse 醫藥集團也是另外一個受害者之一,由于負債7200萬美元,該集團在2011年陷入破產。
該公司隸屬于具有賽馬選手和企業家身份的Rohan Aujard。他曾抱怨澳大利亞國民銀行和Sigma醫藥公司在挽回公司生意方面,做得不夠好。
與Pulse 醫藥集團不一樣的是,我們無人知悉哈里森公司負債幾何。
雨果網了解到,所有澳大利亞醫藥市場的參與者都是專利制度的積極運用者,最活躍的當數美國和歐洲制藥企業。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和歐洲醫藥發明專利每一年占澳大利亞醫藥發明專利總量的比例分別是50%和20%,其后為日本。到目前為止,中國申請人2012年在澳大利亞提交的專利申請所占比例約為2%,雖然中國所占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很小,然而在過去10年中每一年的申請量都在穩步增長。
雨果網了解到,有個消息對中國醫藥從業者來說非常令人歡欣鼓舞: 澳大利亞衛生執業者管理局從2012年7月1日起,對澳大利亞的中醫和中藥師進行全國注冊管理,這使得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以立法方式承認中醫合法地位的西方國家。這對欲將中國傳統醫學在世界上發揚光大的中國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副“強心劑”。然而,眾所周知,澳大利亞醫藥市場已經成熟,欲進入該市場,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生產商需要對其知識產權做好“體檢”,保證它們在澳大利亞的使用是“健康的”和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