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隨著中東地區人口快速增長,醫療器械、藥品和醫療服務市場的需求日益旺盛。面對龐大的醫療需求,沙特政府一直在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鼓勵私人資本進入醫療服務市場。
雨果網從《沙特公報》4月9日的報道中獲悉,威特金融中心(邁爾凱茲哈)在其海灣國家合作委員會的醫療報告中表示:到2015年,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GCC)的醫療保健支出預計增長到79.02億美元,公共衛生支出金額占總額的64%。
該報告表示,五大醫療項目目前正在六個國家付諸行動。在2000年至2009年之間,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的人均GDP的復合年增長率為6%。在2010年,青少年生育率最高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是阿聯酋,出生率為24.7,低于英國的30,美國33,埃及43和印度的79。
2011年12月,阿爾卑斯山公司在一份關于GCC國家醫療保健行業獨立的報告表示,2015年沙特阿拉伯的醫療保健市場復合年增長率為12.3%,預計將擴大至257億美元,而2010年醫療市場總額僅為144億美元。醫療市場的增長主要由于人口激增——海合會六國(GCC)中人口增長速度最大的國家可能在未來五年內的增加300萬人口,與此同時,人口壽命將有所提高。
近30年來,沙特阿拉伯平均壽命從1960年44.9歲增加到在2009年73.6歲。其門診的市場價值估計為22.0億美元。
由于強大的醫療服務需求,我們相信預計到2015年沙特的病床數量將從2010年57994張,增加到63930張,增長比例為2.0%。面對不斷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沙特政府一直在積極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并鼓勵私營部門參與運營醫療服務。
GCC政府持續地致力于提高國民醫療衛生水平。GCC國家在外科醫療設備方面嚴重依賴進口。該地區藥品和醫療設備的生產量非常有限。
在六個海合會國家中,沙特和阿聯酋最能接受外國資本在醫療相關部門進行投資,這兩個國家從外國進口大量的醫療設備。
在過去十年中,GCC國家人均醫療支出增長比例為7.9%。科威特的人均醫療支出增長比例最高,達到10.8 %。 從絕對意義來說,雖然卡塔爾的醫療支出占GDP的比率在GCC國家中最低,但是人均醫療支出曾在歷史是最高的。
雨果網了解到,據我國醫療器械進出口商會公布的統計數字,近年來,我國對中東地區醫療器械產品出口金額一直維持在每年2000萬~3000萬美元之間。據國外媒體報道,中東地區醫療器械市場總規模已超過100億美元。因此,我國每年對中東國家出口醫療器械產品僅占該市場0.2%~0.3%的份額。在理論上,我國醫療器械產品在中東市場的出口增長仍存在巨大空間。
近年來,我國對中東國家出口的主要是一些小型醫療器械產品,包括呼吸機、麻醉機、自毀式注射器、采血針、吸痰機、各種規格的醫用導管、手術器械產品、急救(箱)包和實驗室診斷設備等。在高端醫用診斷成像儀和便攜式B超機等醫療器械領域,我國制造的產品則難以打入中東市場。中東地區醫療器械市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應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與檔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具備在中東地區醫療器械市場上與西方國家廠商同臺競技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