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在東南亞創建電商公司,那么在此之前得知道這十件事。
Wei-Ming Hu是Sesura.com網站聯合創始人,這位臺灣人在東南亞推出這個線上購物網站已經有兩三年時間了。
在臺灣電子商務創業協會(TESA)上,他分享了自己對電商行業的一些理念,如果你想要在充滿多樣性的東南亞創建電子商務公司,那些得知道本文說的這十件事,可以說,他的想法非常不錯。
1、東南亞的線上用戶年齡都比較小
一般來說,在東南亞地區的線上用戶中,34歲以下(含)的用戶數量占到了百分之六十。新加坡的占比可能會略低些,為51%,而在其他的“東南亞6小龍”的互聯網用戶中,年齡小于35歲的用戶比例均超過了百分之六十。
2、男性在網上購買3C電子產品,女性在網上購買時尚商品
除了新加坡以外,男性主要在線上購買3C產品,包括計算機(Computer),通訊設備(Communication),以及消費電子類產品(Consumer EleCTRonic),而女性則喜歡購買時尚,健康&美容,以及廚房類產品。
3、消費者更喜歡通過桌面進行線上購物,而不是通過移動端
移動手機在東南亞的滲透率很高,但是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卻相當低。通常來說,在東南亞地區,如果有人想使用移動設備來上網,那么他們的開銷將會非常大。因此,互聯網消費者更愿意通過桌面方式進行購物,下單,以及支付,而不是通過移動端。
4、用戶在社交媒體上非常活躍,但是轉換率卻很低
東南亞的人們特別喜歡社交媒體,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應用上,他們表現的非常活躍。但是對于電子商務來說,通過社交媒體的確可以接觸到更多消費者,但問題是,用戶轉換率卻非常低(只有百分之0.008)。
5、相對而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消費者市場更加成熟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應該可以看做是成熟的發達市場了,那里的消費者環境和臺灣很相似。而東南亞的其他城市,電子商務公司通常會遇到同樣的挑戰,那就是當地市場的消費者們,并不知道如何在線上購物。因此,對于電商公司而言,如果能夠提供清晰的線上購物指南和購物流程,將會非常有幫助。
6、由于信任度不夠,因此東南亞消費者更喜歡“貨到付款(COD)”支付方式
在東南亞,商戶和消費者彼此之間的信任度其實并不高,因此當地的消費者更愿意接受“貨到付款”的支付方式,這一比例占到了全部支付方式的67%;而選擇信用卡支付方式當地人的第二選擇,其比例占到了全部支付方式的21%。
此外,東南亞人還有一些不太好的購物習慣,比如他們會借用朋友的信用卡在線上購物,使用短信來手工支付,等等,這些習慣在東南亞地區非常常見。人們因此會更多地選擇在大型購物中心區購物,而且當地百分之六十的人會選擇預付方式。
7、電子集市是東南亞地區的主流
在東南亞地區,電子集市是主流,這塊才是全球電商和當地電商的“主戰場”。基本上,在東南亞地區有三股主要力量,他們分別是:Lazada+Zalora,亞馬遜+eBay,以及淘寶+阿里巴巴。
8、物流是一大挑戰
需要說明一下,東南亞不是一個統一的市場,那里分布著很多不同的國家地區,也存在各種不同的文化。更重要的是,東南亞是一個被大海和山脈分割的地區,因此物流快遞的成本會非常高。誰會提供包郵服務呢?
9、在購物車結賬時,請告訴用戶打折信息
東南亞地區的消費者個個都很老練,在那里搞降價打折促銷早就不是什么新鮮的事兒了,他們也清楚這些都是商家騙人的小把戲。但是,如果在消費者檢查購物車,準備買單的時候告訴他們打折信息,那么反而會更吸引人。
10、東南亞缺乏人才池
如果你想在東南亞地區招募工程師,設計師,或是市場營銷人員,會發現非常困難。而現如今,來自全世界的電子商務公司決定進軍東南亞市場,你會發現,在那里找人才真的是非常困難。
因此,如果你決定在東南亞市場開啟自己的電子商務初創公司,強烈推薦你可以和當地的專業人士,或是值得信賴的本地合作伙伴一起,并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