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銀泰百貨杭州武林總店從1樓“巡店”至9樓后,阿里巴巴CEO逍遙子(張勇)首次以新任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的身份站上“新銀泰”發布會的主席臺。
6月30日,在杭州舉行的“新銀泰”發布會上,履新銀泰商業28天的“當家人”逍遙子正式宣布銀泰商業將與阿里巴巴集團全面融合,成為阿里集團打通整合線上線下商業的“主力艦”。
“未來阿里將為銀泰商業注入更多互聯網元素,”逍遙子說,阿里將利用其強大的消費者數據庫,讓實體商業從“坐商”轉變為“行商”,升級對用戶的服務方式。運用大數據,升級貨物流通方式,加速新銀泰完成供應鏈、消費者關系、企業信息化等多個核心領域的重塑,最終實現線上線下全渠道用戶管理和線上線下更高效的商品售賣。
大數據重塑
實體商業
6月30日,在標志性的“阿里橙”背景板前,逍遙子首次正式對外亮出阿里巴巴“收編”銀泰商業的“底牌”——打通線上線下零售融合的“主力艦”。
去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53.7億港元投資入股銀泰商業,阿里成為繼沈國軍后的第二大股東。如阿里巴巴全數轉換股權,連同配售所得,其持股量最多可達至26.13%,而沈國軍的持股量將由35.92%攤薄至26.53%。由此,市場普遍猜測,逍遙子將在此間正式宣布“接手”銀泰商業,并將銀泰商業更名為“阿里商業”。業內甚至傳言,未來銀泰商業有被納入阿里生態圈的趨勢,形成阿里健康+阿里影業+阿里商業的“阿里三雄”。
但對此,被視為中國實體商業變革與進化的信號的阿里“接管”銀泰卻只是剛剛上路,逍遙子表示,銀泰商業未來是否更名,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未來隨著業務的發展,一切皆有可能。
而除了更名整合動作外,阿里巴巴CEO擔任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到底能給銀泰商業帶來什么改變?銀泰商業的優勢和阿里巴巴網上的優勢具體如何融合產生化學反應?逍遙子也只給出一個美好的預期——基于大數據和商業電子化的實體商業重塑。
逍遙子說,當下阿里與銀泰商業探索實體商業和數字商業的結合,提振線下零售就是要改變運營“人”的方式和運營“貨”的方式。“一是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力量,吸引人群過來或使其進店后發生更高效的消費,將以往的“坐商”變成“行商”。二是利用大數據和線上數億商品運營經驗的積淀,幫助實體商業更好地運營商品。”逍遙子說。
逍遙子多次提到“大數據”,這被認為是阿里將輸入給銀泰的最重要資源。逍遙子說,在未來的商業變革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用好大數據、將實體門店的黃金位置和作用發揮到極致。
“利用大數據,我們對消費者的畫像越來越清楚。她住在哪里,是否有小孩,甚至她的孩子是不是敏感性肌膚,這些都可以知道。” 逍遙子說。對顧客有了全面了解后,如果上新貨,商場就能及時通知到顧客,讓顧客到店或到網上購買。在這方面,阿里是強項,僅僅在過去的12個月,在阿里旗下零售平臺進行購物的就達到3.5億人,阿里已積累超過6億的消費者地址數,憑借這些不對外公布的信息加上其消費偏好、消費能力等綜合參數,并用好這些顧客相關的大數據,就能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
銀泰商業轉型
邁入縱深階段
外界認為,逍遙子代表阿里正式亮出盤整重塑銀泰商業的“底牌”,定調銀泰商業是阿里生態圈的“主力艦”,意味著銀泰商業的互聯網戰略轉型將提速并正式進入縱深階段。
銀泰商業CEO陳曉東曾說過:“任何一家企業終將被打翻,區別在于是被別人打翻在地,還是自我打翻。”
正是這種生于憂患的意識使銀泰商業幾乎成為實體零售業最早開始轉型變革的企業。早在2012年,銀泰商業便開始全面擁抱互聯網,提出成為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轉型思路,所有門店接入WiFi,也上線自建官網銀泰網。
而在阿里和銀泰商業正式締結“婚約”前,銀泰商業發現自建自營電商的進展緩慢,開始主動尋求開放,因此早早向阿里拋出“橄欖枝”,從共同投資菜鳥網、參與天貓“雙11”、門店支持支付寶錢包付款、推出虛擬購物卡等開始與阿里巴巴長達兩年的“相戀”。
總結2013年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活動時,陳曉東曾在一個零售業行業的會議上以“實體零售業叛徒”的說法自嘲。這句話雖然有戲謔意味,但是,也反映出銀泰商業以及國內百貨業當時的焦慮狀態。
此后,由于O2O推進無法分享兩家獨立公司的數據和商品,阿里和銀泰商業的合作才進入資本層面,這也成為銀泰商業與阿里融合加速的標志。
面對從未有先例可循的線上線下融合,阿里和銀泰商業的摸索在不斷試錯中推進。在回答中國商報記者的提問時,逍遙子表示,銀泰商業的很多成果都是雙方團隊一起合作打造的,融合進展順利。雙方的融合已在三個層面上有了實質性結果,“如會員體系的打通;支付體系的打通;移動O2O產品喵街上線”,逍遙子說。
陳曉東則介紹說,2015年初,銀泰商業已初步實現銀泰網和銀泰線下門店商品的線上線下同品、同款、同價,未來在阿里的大數據支持下將全面實現全渠道商品電子化,并逐漸實現全渠道商業電子化,最終成為向全行業開放的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
實際上,從今年3月開始,銀泰商業在O2O創新上已悄然提速——3月,銀泰網與銀泰百貨武林總店聯手進行了一次商品層面的O2O打通,即為喵貨。5月,銀泰商業與阿里巴巴共同開發了喵街,一款用于全渠道銷售商品運營并提升消費者逛街體驗的APP,并先于杭州城西銀泰城進行內測。同一時間,中大銀泰城聯合租戶開發的租金寶,成為了其在互聯網金融產品開發的一次嘗試。6月,專注國際品牌貿易和跨境電商領域的超市“西選”,在銀泰百貨杭州武林總店開設首家線下體驗店,其開業轟動了整個杭州城。
陳曉東透露,銀泰的“喵貨”目前還只上線了10%的部分商品,但銷售額已到1300萬元至1400萬元的水平,已是一個中型百貨的規模。
6月26日,銀泰商業首次開設“O2O凹凸凹日”并推出線上線下融合的六大玩法,上線18日銷售日均過100單,6月30日大促更過1萬單;銀泰網APP在O2O日單日實現200萬的下載量。
但是,陳曉東也坦言,擁抱互聯網的一系列轉型給銀泰商業帶來行業內最大規模的銷售額的增長,但是銀泰商業為此也承受著轉型所帶來的行業內最大虧損。
2013年“雙11”,銀泰網一天的銷售增長四倍;2014年“三八節”,銀泰和阿里合作推出“銀泰寶”,上線1個月內就獲得170萬的注冊會員,而此前銀泰百貨積攢接近150萬的VIP會員花了15年。
但是,營銷熱潮過后,銀泰寶卻淪為“雷聲大、雨點小”的雞肋,擁有200萬注冊會員的銀泰網在眾多大型B2C電商網站的競拼中也難較高下。
陳曉東自己也坦言,互聯網+是當下實體零售業的重要機會和使命,但新銀泰的互聯網+戰略也并不是簡單的連接,而是更成熟的融合。
實體百貨業
能否借互聯網+獲新生
就在銀泰商業要借阿里巴巴重塑“新銀泰”的同一天,百盛集團在上海宣布和大眾點評網達成戰略合作,后者將為百盛商業國內60家連鎖門店全面提供O2O解決方案,加速百盛從線下實體商業向線上線下融合的O2O商業模式轉型。
百盛商業集團CEO張瑞雄表示,百盛與大眾點評的合作可以為百盛帶來一年內至少50%的會員增長。
就在6月23日,百聯股份和王府井百貨搭上利豐貿易,三家共同出資成立一家注冊在上海自貿區的合資公司,謀求自有品牌的轉型。線上渠道的開拓同樣是其中的重要手段。
百貨業集體擁抱互聯網O2O平臺在于急速的衰敗現實。轉型成為實體零售尤其是百貨業生死存亡的必需。
在全國各地區,百貨業正集中上演“關店潮”。按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101家會員企業年度經營統計數據除銷售額同比增長外,其余各項指標均為負數。
按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數據,中國連鎖百強中以百貨業為主的47家主要連鎖百貨企業,銷售增長下滑的達26家,超過一半的百貨企業都遭遇銷售下滑。
銀泰百貨也沒有逃脫行業的衰敗大勢。2014年銀泰商業銷售所得總額158.14億元,僅微增0.8%。凈利潤11.21億元,按年減少29.7%。而同店銷售減少3.3%。
在國內實體百貨業急轉直下的衰敗中,類似阿里與銀泰商業的融合能否讓中國實體百貨業破繭成蝶,找到商業電子化轉型的借鑒?
在業內人士看來,借O2O重塑實體商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線下實體商業未能提升商品力的前提下,大數據、云計算以及互聯網技術終究是工具和手段,整個商業電子化還要依賴供應鏈的打造。
不過,銀泰商業已開始顯現復蘇跡象。2015年第一季度總銷售額同比上升5.3%至人民幣42億元,同店銷售增長從2014年-3.3%回升到1.3%,第一季度總租金收入達人民幣1億元,同比躍升113.7%。
張勇稱,阿里銀泰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把實體零商業與互聯網從“物理聯結”升級為“化學融合”。銀泰商業將從思維、模式及業務形態等各個領域全面進入“新銀泰 互聯網+”時代,完成互聯網基因重組改造的劃時代零售形態,全面開啟商業電子化時代。
逍遙子說,中國百貨業“不懂貨、不碰貨”的歷史終將過去,百貨業及整個零售業最終將進化到“人-貨-場”的高度整合歸一。
對于未來的商業生態,陳曉東也稱,未來探索出的結果會更多。
按陳曉東的暢想,未來的實體商業是商業的電子化、智能化:顧客試完衣服后,可以拿手持移動的數據終端完成支付,然后商場通過后面的物流配送體系,把它送到顧客指定的地方。除此之外,顧客的每個購買行為都會被準確記錄,商場所有的促銷活動都會根據顧客的消費數據顯示來“投其所好”。切入互聯網和大數據之后,或許在銀泰的購物中心,在營銷推廣、庫存、物流等方面都將實現數字化。未來菜鳥網路也或將成為新銀泰的重要一環。另外,商場內也許會出現更多線上下沉線下的體驗店,互動類以及個性化的服務項目,實現“私人訂制”,重構新的購物消費情景。
中國實體商業變革與進化愈加不可違背,在這場需要花費時間和金錢的大潮中,銀泰能完成旗手的使命嗎?
就在銀泰商業借阿里巴巴重塑“新銀泰”的同一天,百盛集團在上海宣布和大眾點評網達成戰略合作,并且聯股份和王府井百貨等傳統實體百貨也在積極開拓線上渠道。百貨業集體擁抱互聯網O2O平臺的現實足以說明傳統百貨的衰敗。轉型成為實體零售尤其是百貨業生死存亡的必需。
銀泰商業已開始顯現復蘇跡象。2015年第一季度總銷售額同比上升5.3%至人民幣4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