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建立客戶忠誠度,打造企業品牌,印度電商企業開始轉變他們的廣告策略,之前價格是他們的宣傳重點,現在他們更注重可以宣傳品牌的廣告策略,致力于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系,而不是只建立交易關系。
雨果網從外媒“warc”6月22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印度飲品巨頭Diageo的前任營銷總監Santosh Kanekar把廣告營銷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是宣傳價格優惠,之后是通過更合理的建議吸引消費者,最后是像可口可樂和蘋果那樣,通過品牌主導消費。
Santosh Kanekar認為,電商企業的廣告通常止步于第一階段,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深入研究第二和第三步的廣告策略。“如果你真的想把企業打造成頂尖的消費品牌,你必須做到后兩步。”他解釋道,“完成以上三個廣告策略,企業才能建立客戶忠誠度,并受消費者的追捧。”
電商企業也同意這個看法,他們正在往這方面發展。“我們的'Dil ki deal'廣告引起了消費者很大的反響,這也表明我們和消費者建立起了情感聯系。”Snapdeal的營銷高級副總裁Idimadakala Srinivas Murthy說道,“同時我們也會繼續進行銷售導向型營銷。”
作為Snapdeal的競爭對手,Flipkart也發展同樣的廣告策略,其線下營銷總監Shoumyan Biswa稱:“不論是現有還是新的客戶,我們希望和所有顧客建立強烈的情感聯系。我們的新口號har wish hogi poori(滿足消費者的每一個新愿望)就傳播了這種理念。”
對比印度電商之間的廣告競爭和之前傳統零售企業間的競爭不難發現,在數字信息時代,時間尺度在廣告營銷中發生了改變。
“以前是做年度營銷計劃,現在需要實時進行市場營銷和創新。”廣告公司Grey的東南亞市場首席戰略官Dheeraj Sinha說道。“所有大型廣告規劃都有遏制策略(為了回應競爭對手的廣告)。現在企業需要思考怎么從對手那里奪回消費者的注意力。”(編譯/雨果網 張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