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在河北霸州市勝芳鎮的街邊,有人擺攤出售多個無著落的郵政快件,大多為北京發往國外的國際小包。記者就此事聯系霸州、北京兩地郵政管理部門,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回應稱,對此事非常重視,已派員赴當地調查。
那么,國際快遞是如何變成10塊一件的“地攤貨”的呢?
發自北京的國際快件現身河北地攤
多張圖片顯示,大量尚未拆封的快件堆在路邊,一些居民正在圍觀挑選。這些快件為中國郵政寄遞的國際小包,多由北京寄往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寄件人和收件人的信息基本清晰,郵戳時間多為2014年11月和12月。
其中一份從北京寄往俄羅斯的快件顯示,寄件人“ZHOUXX”(后兩位字母隱去)從北京市朝陽區某地萬紅路寄出,一旁的條形碼編號為“RB206479130RU”,覆蓋了單子上的原始條形碼。記者聯系快件上的寄件人得知,對方為一家北京的物流公司。客服人員查詢單號后稱沒有相應的物流記錄。
根據包裹上的郵遞單號可查詢到,該包裹系退回包裹,于2014年12月9日到達俄羅斯,經收件派件,追蹤信息定格在12月26日,地點為莫斯科國際郵件辦公室。
記者致電俄羅斯聯邦郵政局,工作人員查詢后稱,該包裹因無人收取,已由俄羅斯郵政退回北京,發件人應到北京郵政局填寫相關單據,收回原包裹。
另有河北網友發微博稱,自己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出售快件。“10塊錢一件,里面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一直都很好奇他們從哪弄來的。”
國際快件退回早有規定:監督下銷毀
據了解,2014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郵件管理辦法》中規定,郵政企業寄遞的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信件,當地省級郵政企業應當對經過確認的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郵件按照時間順序予以分類登記保管,其中,平常信件和給據國際信件自登記保管之日起不少于六個月。
該《辦法》還規定,對無法投遞又無法退回的郵件,在保管期限內,郵政企業應妥善保管,不得泄露用戶的通信秘密;不得抽拿、隱匿;不得私自開拆處理和銷毀。自省級郵政企業確認超過保管期限又無人認領的,才由省級郵政企業在省級郵政管理機構的監督下銷毀。
新的反恐怖主義法草案規定,鐵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貨運和郵政、快遞等物流運營單位應當實行安全查驗制度,對客戶身份進行查驗,依照規定對運輸、寄遞物品進行安全檢查或者開封驗視。
此外,國家郵政局征求意見,以下9種情況下用戶包裹快遞或被拒收
一,用戶拒絕當面驗視的;
二,用戶填寫的郵件詳情單或快遞運單不完整的;
三,用戶在郵件詳情單或快遞運單上填報的內容與其交寄的實物不符或填報的內容模糊,并且拒絕修改或重新填寫的;
四,用戶交寄禁寄物品或使用的封裝材料、填充材料屬于禁寄物品,或者在封裝材料、填充材料中夾帶禁寄物品的;
五,用戶未按規定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安全證明或其他書面憑證的;
六,用戶交寄限制寄遞的物品超出規定范圍的;
七,用戶交寄的郵件、快件不符合運輸安全的要求或不能確保內件安全的;
八,對用戶交寄的信件,必要時郵政企業、快遞企業可以要求用戶開拆,進行驗視,但不得檢查信件內容,用戶拒絕開拆的,郵政企業、快遞企業不予收寄;
九,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
多地試點快遞實名制 信息安全難保證
2013年12月,央視報道的“毒快遞致人死亡事件”震驚全國,也暴露了我國快遞業管理的漏洞。業內人士呼吁快速實施快遞實名制,避免“奪命快遞”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隨后,國家郵政局為規范快遞業發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2014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就表示,2014年將首先在北京、廣東、西藏、云南、新疆等省市區推寄遞服務實名制,寄件人必須提供真實地址、姓名及相關身份證明,并逐漸在全國實現常態化。國家郵政局還將修訂《禁寄物品指導目錄及處理辦法》和《郵件、快件收寄驗視管理辦法》,對收寄驗視進行專項整治,聯合公安、海關、國家安全等部門,研究落實寄件人責任、驗視責任和渠道內部安全檢查責任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實際上,自2013年起,浙江、云南、廣東等多地已開始試點郵政快遞實名制。從試點情況來看,郵政快遞實名制對快遞貨品的安全,包括防范網絡販毒等帶來了積極影響。今年四川、長春等地也將試點此做法,這既是國家郵政部門的統一安排,也是現實層面打擊網絡販毒的壓力所迫,具有必然性。
從全國多地出現“玩具炸彈包裹”,再到山東“奪命快遞”,快遞安全問題引人擔憂。如今,由于快遞企業存在管理松散、快遞從業人員職業操守缺乏、安全和法律意識淡薄等諸多疏漏,快遞還淪為了犯罪分子販賣毒品、假藥、假證等違法違禁物品的新通道。因而,保障快遞安全,杜絕快遞成為犯罪工具已經形成社會共識,無論是從保護消費者的角度來講,還是從維護社會公共安全的角度來說,快遞實名制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快遞實名制雖然是規范快遞業,從源頭上治理相關違法犯罪的利器,但其也存在弊端。一方面實名制可能導致快遞公司運營成本增加,快遞費漲價造成顧客減少,給快遞公司的經濟效益帶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也可能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隱私權等。
快遞實名制的推行并非一帆風順,正如火車票實名制、手機實名制一樣,新生事物的出現和發展難免會經歷一個從遭質疑和排斥到逐漸被接受與適應的過程。快遞實名制實施之初面臨著各種狀況和問題,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首當其沖。在實名制實施以前,快遞信息單上就已有收、寄人的聯系方式、地址等重要公民信息,而實施快遞實名制之后,個人信息暴露的內容將更加全面,信息泄露發生的幾率也就更大。因此,對這部分公民信息的保護力度,也應該進行相應的升級,才能有效減少在快遞實名制推行過程中的阻力。
從目前全國多地推廣實現快遞實名制的情況反映以及公眾輿論評價來看,推行實名制并不難,難的是如何做到平衡其中各方的利害關系。
輕松掌握跨境電商與外貿資訊,請下載【雨果網】APP或關注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