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2014年是跨境進口電商的刺刀時代,那么,2015年已經進化到拼原子彈的時代。
大資金進入,行業洗牌開始了!
前兩天,朋友圈瘋轉曾碧波給內部員工的郵件,一億美金是跨境進口電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融資,所以又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論是融資數額,抑或是投資方,還是曾碧波在郵件中的暗諷,引來同行湊熱鬧,外行看熱鬧,我算是同行中看熱鬧的。
相比前一段蜜淘、蜜芽寶貝等紛紛高金額融資的傳言,真假難辨,唏噓一片,洋碼頭卻選擇了如此高調的方式公布融資結果。這點我并不意外,洋碼頭的根基扎實,又怎會放任初出茅廬的蜜淘獨占風頭,曾經拒絕過洋碼頭又找回去的經緯投資,把資金壓在蜜淘身上,洋碼頭喊一聲我們漲價了頗有大快人心之感。我相信曾碧波并不是小心眼故意出言諷刺,在競爭對手面前亮牌也是理所應當的。當然,這也意味著跨境進口電商的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接下來的行業,規模戰和價格戰必不可免!
2014年的跨境進口電商處在風口浪尖,很多虛晃的實力若隱若現,正如國內電商行業經過十年的幾番淘汰,存留下來的都是電商實力派,2015年的進口電商行業也必然會淘汰一大部分人,該留的留,該走的必須要走,這是行業的生存規則。
戰場正在形成,大資金需要大實力
順豐、中外運、網易、京東、阿里巴巴,還有許多正摩拳擦掌的電商大咖躍躍欲入,很多人覺得洋碼頭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高調宣布融資,是存彈儲糧,準備與大咖們大戰一番。曾碧波也放言道,如果電商行業巨頭一直是阿里,那是中國電商的悲哀也是消費者的悲哀,頗有欲拔頭籌的壯志。戰場正在形成,現在儲糧備戰時間正好,不過,誰能笑到最后尚未可知。
首先,大資金需要有大實力。百度想做社交軟件、騰訊想做購物平臺、阿里想做搜索引擎……均以失敗告終。也就是說,一個領域的成功者未必能在相似領域獲得相應的成功。現在進入跨境進口領域的大咖,雖然都是互聯網及購物或相關領域的佼佼者,但能否在跨境電商領域中有所建樹尚未可知,誰敢說阿里一定會成為跨境進口電商的第一把手?就經驗和實際操作而言,大咖也許還不如小企業。可以說,現在乃至以后的3到5年內,所有進入跨境進口行業的人,都是行業的摸索者和挖掘者,這時候的競爭者其實是相互依存的,大家的共同目標是讓行業發展起來。等到行業穩定發展后,才是強者之間的戰爭,那才是真正的主戰場。
俗話說,好的彈藥要用在有用的戰場上。如果沒有與大資金相匹配的實力,資金不會成為戰斗的利器,只會是壓力。
曾碧波融資一億,表示心情并沒有很好,我相信這不是矯情和得瑟。拿了人家的錢,不僅要還,還要多倍償還。融資就等于欠債,要是還不了債,投資方的白眼可不好受。那些因沒有成功融資的中小企業不需要慌神,腳踏實地,尋找突破口同樣可以全力備戰,我個人認為,專注于某些細分領域就很實際。
任何企業都需要邊走邊看,發現行業新動向,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說白了,就是要看風往哪邊吹,再尋找機會站隊,甚至是抱大腿。誰能夠抓準先機,那就是成功的一半了。
眾多隊伍挖掘市場,觸發行業爆發式發展
國內消費者對海外購物的觀念仍停留在傳統海淘、海外代購上,大多數消費者還沒有習慣通過跨境平臺購物。更重要的是,海外品牌并未完全進入跨境平臺。淘寶剛建立的時候,馬云求著大家去開店,什么都免費送,偏沒有人買賬。現在也是一樣的,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求著各大海外品牌商入駐,得到回應的總是少之又少。所以,現在各大平臺的產品類目大多停留在母嬰類、保健類,而不是像淘寶一樣包羅萬象。
這一點無需擔心,各企業在歐美、澳洲、亞洲等各大海外主要城市布局海外倉,與各國大小快遞物流商接洽,邀請各大品牌商合作共贏。同時間,海外商品的采購團隊一支支建立起來,他們挖掘傳統與非傳統的渠道給國內進貨,有很多同行在同時解決問題,各個擊破,這無疑能觸發行業爆發式發展。我相信,今后不會再有人說洋碼頭是轉運公司,也不會有人說跨境購物平臺是代購。當同行對市場越加了解,當消費者對模式慢慢接受,整個行業的進步便不可小覷!
【小貼士】作者介紹:廈門聚美寶董事長兼CEO,廈門現代物流業商會副會長,廈門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發起人之一,是中國最早研究跨境電子商務的先行者之一。旅居海外多年,在新加坡與歐美接受教育,足跡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多年的電子商務與國際物流經驗,對跨境電商行業有深刻的認識。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
輕松掌握跨境電商與外貿資訊,請下載【雨果網】APP或關注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