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網從《星島日報》11月3日的報道中獲悉,全球天然橡膠產業目前充滿疑慮,來自于全球經濟復蘇乍暖還寒、生產端超供等,導致普遍的庫存堆積問題,價格從2011年以來已下跌逾半,新加坡交易所指標報價來到約每公斤1.46美元,逼近5年來谷底水準。各天然橡膠產國都在與價格下滑搏斗,印尼因基礎建設不足,情況更嚴重。
印尼橡膠手套制造商從馬來西亞進口橡膠,比從印尼的蘇門達臘島或從婆羅洲島上印尼轄境取得,還來得便宜。
今年10月上半月,天然橡膠產業界的代表及產國的政府官員,在馬來西亞密集召開多次會議,試圖針對橡膠價格下滑找出解決方案。印尼在會中提出的每公斤1.5美元基本價格之議,顯然已愈來愈受到支持。
但印尼此提議會有什么樣的成效,則不明朗。泰國、印尼及馬來西亞先前的支撐價格作為,效果都有限,抵擋不住需求不振的壓力,何況還有來自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等新產國的供給迭增。
印尼是全球天然橡膠第二大生產國暨出口國。但印尼橡膠協會主席達德警告:“印尼橡膠產業面臨衰落,除非新總統采取緊急行動,改善基建。”印尼輪胎制造商協會主席阿濟茲也說:“我們需要改善基建。”
世界銀行在今年6月的一篇報告中指出,印尼首都雅加達市港口的吞吐能力,僅及鄰近新加坡市港口的1/5,這凸顯出印尼基建的貧乏程度。
另外,印尼公路網絡過去10年雖擴張35%,但印尼汽車數量同期間卻激增300%。
在基建不足下,印尼那怕盛產天然橡膠,卻只有一家國際級輪胎製造商設廠:韓國的韓泰輪胎公司,去年在印尼啟用一座佔地60公頃的工廠。
印尼橡膠大都出口,主要銷往美、中、日,僅15%留在國內,顯示當地加工業不足。將原料在地加工,以經濟效益而論,遠優于將原料出口。
印尼橡膠產業還面臨生產零碎化的瓶頸。印尼約85%的橡膠產自多達200萬位小農,通常每人種植面積不到2公頃。
據Gapkindo估計,印尼每公頃橡膠園每年產膠約2000公斤,按每公斤1.5美元基本價格計算,每公頃每年僅進賬3000美元。
印尼橡膠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莎亞瑞法表示,印尼膠農的收益自2011年以來已將近腰斬,迫使許多人考慮轉行或轉種棕櫚油樹。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