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很大,不同人的回答也許迥然相異。但我們看電商巨頭們的發力點,或可看出一點端倪:
亞馬遜以自營B2C的重模式起價,其核心競爭力是以亞馬遜物流(FBA)為基石的迅捷物流服務(有些地區甚至可以當日到達);中國電商巨擘阿里巴巴,雖然模仿eBay的純平臺輕模式成功,但在天貓推出后,也越來越“重”,馬云直接領銜的菜鳥物流昭示了阿里巴巴未來的業務重點——物流;平臺電商鼻祖eBay,也在2014年向賣家大力推廣與其合作的海外倉,意圖提升平臺的物流配送體驗;Google等電商新玩票者,也以“物流”作為切入口,力圖打造客戶體驗最佳的物流配送系統;中國電商新貴京東,他學習亞馬遜在物流倉儲方面重金投入建立競爭壁壘的模式,以成為“中國的亞馬遜”為目標,其老板劉強東甚至豪言將在十年內打敗阿里巴巴的淘寶模式。
這些電商巨頭們的戰略,都指向一個制高點——物流倉儲。對中國的跨境電商行業來說,物流倉儲同樣是鏈條上的關鍵節點,甚至由于跨境電商有兩條國境線的阻隔,物流倉儲的短板更加明顯,亟需補足。
自2013年以來,跨境電商逐漸進入中國各級政府商務進出口監管部門的視野,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許多扶持、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如在通關、出口退稅等方面做特殊安排,便利跨境電商小批量、高頻次出口的特性;很多地方政府也設立跨境電商產業園,補貼、扶持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
這些政策無疑對仍處于“初級階段”的中國跨境電商產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政府作為孵化器的作用如要發揮得更加大,則需要更進一步——扶持跨境電商物流。扶持的對象,并非現在較為成熟,但局限性大、行業“天花板”太低的跨境小包業務,而是能一舉解決跨境電商物流難題的海外倉業務。
海外倉的本質是串聯跨境電商的B2B2C鏈條,為中國無數的制造出口企業參與跨境電商提供便利。具體操作是這樣:廠家大批量發貨,完成出口退稅,再依托海外倉,向中國乃至當地的跨境電商賣家們進行分銷,實現規模效應。
這是理想的模式。但海外倉最大的風險就是貨物滯銷的風險,由于跨國運輸物流成本高昂,滯銷產品回流非常不劃算。如何化解這一風險?當然需要企業自身做足功課,開發選定適銷對路的商品,合理安排發貨節奏。
這都是在海外倉本身的服務不存在問題情況下的討論。但目前海外倉這一“基礎設施”都還處于初級階段,在規模、配送準確率、時效、合規性等方面不足多多,供應商根本無法放心地把物流“托付”給海外倉,自己做好產品和分銷。
因此,政府作為公共基礎設施提供者的作用就能在跨境電商海外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可以通過種子基金、定向扶持政策等,鼓勵有資質的企業打造品質信得過的海外倉系統,實現行業的規模化、標準化,通過政府的影響力造勢,提供平臺給供應商、海外倉提供商、分銷商進行對接,打通整個通路。
像東莞等制造業基地,絕對不乏好產品,缺乏的是好渠道。現在美歐等國制造業回流,通過TPP、TTIP等協定邊緣化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中國制造出口的未來亟需新的思路和出路。“跨境電商+海外倉”,就是其中重要的突圍方向。
中國企業走出去建倉,目前初露崢嶸,可以想見,幾年后將是螞蟻雄兵滿山遍野。各級政府如果能抓住這一機遇,與區域內企業共同打造有實力的海外倉系統,將是“筑巢引鳳”,吸引更多的跨境電商上下游企業進駐,為當地的稅收、物流、商貿、金融等帶來增長。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