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人眼中,楓葉之國加拿大一直是高大上的完美形象。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素質高,簡直無可挑剔。可是最近的一項研究卻表明,加拿大本土的居民食品浪費嚴重,而且這種浪費習慣根深蒂固,難以改變。或許加拿大人命太好,得了富貴病了吧!
雨果網從加拿大《環球郵報》8月5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加拿大的食品浪費現象非常嚴重。浪費首先從食品的源頭——農場開始,然后貫穿于整個食品生產流通環節,從食品加工企業、分銷商、零售商、餐館直到消費者,食品的整個流通過程都存在浪費現象。不過,浪費最嚴重的是食品消費者。據報道,加拿大居民造成了一半以上的食品浪費,是食品浪費的罪魁禍首。
據統計,加拿大一年浪費的食品總量就達70億千克,浪費的價值達270億美元。平均每個人一天的食品浪費在500-750克之間,每個人一年下來浪費的食品價值就達1500美元,這可是浪費了相當的一筆錢。
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在于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和購物習慣。由于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品種繁多,價格也比較便宜,消費者可以隨隨便便購買,對此也早已習以為常。所以就經常挑三揀四的,對食物非常的挑剔。可供的選擇太多了往往寵壞了加拿大當地的居民。不僅如此,這種情況也會造成當地居民在訂餐時往往鋪張浪費,購物時也會買很多沒必要買的東西,完全不去考慮浪費不浪費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稱,這種浪費早在食物擺上餐桌之前就存在了。就是說農夫會把那些可以食用但形狀怪異的果蔬扔掉,因為雜貨店不會采購這些奇形怪狀的果蔬。此外,由此造成的損失不是由農夫自己承擔的,而是分攤到各個利益相關者,并且分攤損失這事很容易搞定,所以人們一般對此種浪費無動于衷。這種現象也反映了加拿大當局在減少食品浪費方面的管理做得不到位。
針對這種浪費現象,當地管理人員的解決辦法其實也不多。從表面看解決這個問題并不難,可以通過公開宣傳提倡消費者外出就餐時精打細算些,量力而行少點些吃不完的菜。同時,去超市購物時,不要一下買太多,而是買的少些,下次有需要時再買,不要偷懶,多跑幾趟超市沒關系,關鍵是減少沒必要的浪費。可是通過這種宣傳做法可行性并不高,因為當地居民早就形成了非品相好的果蔬不購買的習慣,要改變他們,降低他們的標準是很難的。
或許,當局最好的辦法就是跟蹤調查浪費情況和浪費成本,并用從中得到的數據來說服當地居民,讓當地民眾知道杜絕浪費可以為自己剩下一筆錢來旅游。(編譯/雨果網林權升)
歡迎關注外貿行業第一微信號【cifnews】